破坏性冲动控制与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
《破坏性冲动控制与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坏性冲动控制与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破坏性冲动控制与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3版破坏性、冲动控制与品行障碍主要指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出现,造成他人权利受损,或导致个体本身与权威冲突、违反社会准则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这些障碍归于一大类,而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A(ICD-U)则将冲动控制障碍单独列出。为了与本书前一版的章节保持一致,这里仍将这些障碍放在同一章中讨论。第一节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对某些内在冲动或驱使感无法自控,因此反复出现冲动性行为。这些行为短时会缓解患者内在的紧张感,或带来愉快满足的体验,但长期会伤害到患者自身、他人或社会。ICD-I1
2、.中,冲动控制障碍包括纵火狂、偷窃狂、强迫性性行为隙碍、间歇性暴怒障碍,本节简述其中的间歇性暴怒障碍。间歇性暴怒障碍(intermiueniexp1.osivedisorder)是以不良的情绪控制为主要表现,暴怒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往往与个体所处的人际交往场合或所遭遇的事件不相符合。可表现在言语方面(如发怒、不断指责、争论或吵架)或行为方面(对动物、他人或财物的行为攻击),已严重影响患者本人、家庭或社会功能,使患者的学业、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受损。这些不良的情绪控制无法用其他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疾病解释。通常要排除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该障碍常常起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几乎不会在40岁以后起病。相关的危
3、险因素包括早年躯体创伤或情感创伤、突触后膜5-瓮色胺受体功能异常、杏仁核反应异常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5-牙务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氨西汀、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盐)和认知行为治疗(CBT)。第二节破坏性障碍或品行障碍破坏性障碍或品行障碍的特点是持续存在行为问题,表现为违抗、不服从、激惹、破坏等,严重时损害他人的基本权利,违反社会规范、法律法规。这些问题通常在儿童期就已经出现。主要包括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ICD-11称为品行-反社会障碍(COndUCtdissocia1.disorder)o1 .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1.defiantdiSOrder)通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坏性 冲动 控制 品行 障碍 诊疗 规范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