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docx
《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复位技术复位就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在治疗中应遵守四个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骨折的复位要求】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以及持续牵引复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都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复位的准备】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
2、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基本手法】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
3、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一般经过上述手法,骨折整复即可结束。按摩推拿: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
4、骨折的复位,亦可舒展通达,尤其对骨关节周围的骨折更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行走方向,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夹挤分骨:凡是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的背侧夹挤骨间膜,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折顶回旋: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如图.回旋的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整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
5、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整复效果。2、夹板固定技术【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用物准备】45块小夹板,1卷棉纸,1卷绷带,4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13块,剪刀,酒精灯等。【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帖牢。将棉纸或棉垫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然后夹板固定,其包扎方法有
6、2种:1、简单包扎法: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2、续增包扎法:从骨折部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地包扎2层绷带,放置压垫,并放置两块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以绷带包2周,再放置2块夹板,再用绷带包扎,最后敷缚扎带34条。【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2、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置
7、部位。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2、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广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10天内,每天检查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伤类 疗法 技术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