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根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发展、造福农民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全力建设XX特色小镇为出发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逐步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让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活更美好,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三级联动。县、乡、村整体谋划、整合资源、共同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坚
2、持群众主体,凝聚力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激发群众热情,汇聚群众力量,更好更快地推进工作。(三)坚持严格考评,落实奖惩。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措施,创新督导考评方式,加大督导考评力度,奖优罚劣,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四)坚持积极引导,培育乡风。以“文明村院”建设为抓手,以文明风尚、文明创建、道德典型、文化惠民、移风易俗五项文明乡风民风建设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三、目标任务按照“全域保洁、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蔡楼集镇、XX、九里、耿楼、中心村、县乡道、红色旅游路沿XX及其左右IO
3、O米范围内村庄、河道为重点,逐步实现农村保洁全域覆盖。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具体要求如下:(一)达到“三无三有两通”标准。“三无”即无垃圾乱丢、无杂物乱放、无污水乱流。无垃圾乱丢:(1)陈旧垃圾全面清除,沿县、乡、村道路两旁、池塘、渠道和庭院内外等处积存垃圾全部清理干净;(2)新生垃圾日产日清,每个自然村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式容器,垃圾收集容器的容量和位置要与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容器外观保持完好、整洁,无垃圾散落和外溢现象;(3)开展垃圾分类,每户先进行简单的干湿分类,再由村(居)集中收集后进行二次分类,将分出的有机垃圾返粪回田、建筑垃圾
4、填坑掩埋、可回收垃圾回收变卖、有害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杂物乱放:(1)院内柴草、农具等摆放整齐;(2)日常生活用品摆放条理有序,厨房整洁干净;(3)院外各户门口不摆放杂物,必须摆放的生产用具,要紧凑整齐,不能阻挡道路。无污染乱流:(1)村院雨水、污水排放通畅;(2)村内外各类沟渠水体中没有杂物垃圾;无污水乱倒乱泼现象。“三有”即有队伍、有机制、有氛围。(1)有队伍:每村(居)有满足需要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队伍相对稳定,按照总人口的2%o配置(其中贫困劳动力占保洁队伍的比例达50%以上);每村要培育一批文化骨干和乡土文化能人;每村要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等群众组织。(2)有机制:镇政府和各村
5、(居)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和办法;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3)有氛围:重视村庄建设,推进村庄绿化工程,抓好公路两旁、田间林网绿化,抓好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和公共场所绿化;村头村内醒目位置要设置适量规范的全民公示栏和环境卫生宣传栏,各类标识牌设置整齐规范,每村至少建设一组乡风文明宣传文化墙,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情村史、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文明礼仪、公益广告、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和“文明村院”创建宣传专栏和标语等。“两通”即通电、通车。(1)通电:家家户户用上电,村内有夜间路灯照明,线路安全。(2)通车:路面
6、平整,无泥泞断行现象,小型车辆能进出较大的自然村。(二)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达标。自然村组设立垃圾收集或处理站(点),配置垃圾桶,行政村配备满足使用的垃圾运输车和中转站。根据街区、村庄布局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垃圾箱(桶),以满足垃圾收运需要。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外溢和散落现象,并定期灭蝇。垃圾收集清运人员配备足额,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理责任,保障管理经费,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持续保持农村良好环境卫生面貌。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技术模式,处理工艺不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基本无露天焚烧和无防渗措施的堆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0%以上。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有成效,农村畜禽粪便资源
7、化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均较上年增长5%以上。(三)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修建镇街区建设污水处理站(点),最大限度地推进临近城镇的村庄与城镇污水管网互联互通,靠近河道、水库、景区分散居住的村庄建设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标准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60%以上。街道和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水排放管道或沟渠,保持整体美观,排放畅通,有效控制黑臭水体,无污水向街道、河渠、田间直接排放现象。(四)村庄环境清洁达标。按照不低于实际人口2%)的标准配备村庄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农村 人居 环境 治理 工作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