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1 .课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承担单位()制定日期)批准)批准日期()(I)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小学教育类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小学教师岗位的科学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树立爱国思想、尊重科学,了解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成为小学教育中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方面的基本技能。(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生思想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基础,化学与生活等,无后续
2、课程。2 .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小学教育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有所提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目标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3 .课程设计本课程以“
3、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教学项目课程体系;根据小学教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4、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一科学技术的起源1 .参考学时: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2、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科学技术有初步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古代科技的发端和萌芽模块一古代科学技术起源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模块二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模块三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埃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模块四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印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印度科学技术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 社会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