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群概况本专业群以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与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专业及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专业深度合作,明确专业建设思路、建设目标,针对机械运用、检修、维护、故障应急判断和处理核心职业技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验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等。本专业群专业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专业。二、专业群基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精神,在全面分析近年来淮南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面对专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2、、新要求,经过系统的调研、论证,并结合本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群。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骨干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办学机制。该专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完备的教学实训设施,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一)教学基本条件学校积极与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本专业群实训基地现拥有钳工实训室、普车实训室、数车实训室、数铳实训室等实训室。初步形成基于工作过
3、程的工学结合平台,提高了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对接淮南市工程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先后与十余家著名企业联合办学,开办了企业订单班,实现了“订单式”招生和定向培养;通过采取完善订单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工学交替为重点、以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专业群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教学改革坚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构建了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以“专业+工厂”、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专业以“专业+车间”、机电自动化技术应
4、用专业以“专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淮南市对口企业相关岗位的标准,学校与其他学校名师、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深度开发课程资源和核心专业教材。积极开展现代信息化教学,探索了“慕课”、“微课”等,构建了学校数字化教育平台,推进了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四)师资队伍专业群现有专业教师双师比例高,专兼职教师配置合理。专业师资培训经费足,从企业实践和先进职教理念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素质。2018年通过外引内培,引进了车工技能大师、培养了中职机械制造名师。学校以工作室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五)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技能大赛,成果丰硕,在区域内取得了广泛好评;积极与企业行业开
5、展新技术应用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推广新技术应用项目,为企业创造丰富经济效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三、指导思想坚持以十三五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学精理论,学实技能,学优品德,学会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四、建设目标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建成完善以机加工专业群为主导的面向区域产业的特色专业体系;优化教师成长机制,建立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建设专
6、家、课程建设专家、双师型教师、教学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具有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的专业教师团队;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内部运行机制健全,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治理局面。从而全方位地把淮南技工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五、建设内容(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密切合作,依托区域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核心素质、核心技能”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理念为指导,优化专业课程;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同步优化和完善;经过“见习一实习一轮岗一定岗一
7、顶岗”的校企共建环节,实现递进式培养目标,学生具备的能力从职业基础能力到专业核心能力最后到岗位综合能力,创建“双主体、双岗位、五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五合一的目标,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合一”、“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为一”的目标。(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目前机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有关共享课程,根据各专业面向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建立基于工作岗位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将专业群中各专业课程经
8、过重新整合,删除重复教学内容,优化共享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将同属一个能力培养范畴的课程整合为功能模块,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建设。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题,以学生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为内容,构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三大模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学生由原来的“听讲-复习-练习-应试”转变为“自主预习-团队解题-交流讨论-成果展示”,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辅导-考试”转变为“引导-演示-解析-点评”,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依照“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宗
9、旨,专业群进行“学分制”改革。在对企业、行业、学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课程比例,并制定明确的规定,在课程与学分、学习年限、成绩考核、学籍管理、课程设置、选修与免修课等方面明确要求,学生既可通过文化基础和专业学习得到学分,还能通过竞赛、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课外活动取得学分,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的目标。(三)提升基础能力本部分应围绕建设一支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70%;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数量不低于25%o每个专业都有必需的实
10、验实训条件,骨干专业至少建立有1个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中心,所有专业与企业共建至少1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四)专业信息化建设围绕开发或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仿真实训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骨干专业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专业课教学普遍使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精品视频公开课。推广数字化资源教学,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数字化资源的教学,通过网络信息高速之路,推进空间教学,教师将课程放到空间里面,利用互联网牵引到教室,老师在空间建设课程,学生在空间里做作业,老师在学生空间批阅作业,学生到老师空间学习课程,形成一种良好运转的空间互动。将该部分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建立健全教师应用数
11、字化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要求每门课不少于70%学时的信息化授课时间,并作为教学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整合学校资源,围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规模与质量并重,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开展职业培训、毕业生“双证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提高就业质量等。为企业行业以及其他学校提供企业职工培训、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健全各项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为淮南市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对口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建成地区有影响力的社会培训基地。(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引进、评聘考核机制,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企业能工巧匠聘用工程、杰出
12、人才引进工程,打造一支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素质卓越教师队伍。(七)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依法治校,流程化管理机制。梳理校内各项工作管理流程,严格按照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事,在保证校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保持诚信的工作作风,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维护招生合法原则,规范招生行为。杜绝虚假宣传、滥发文凭等现象。实现各项工作有法可以,有章可循,全面提高学校各部门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评价为本,激励并存机制。完善网上评教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依据,引入企业行业参与到校内评价中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或开展社会服务,重视贡献,按贡献综合评判考核结果。优化
13、校内安全,后勤保证机制。构建学校安全保证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明确安全预警流程;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I,加强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监察后勤工作,并开展面向师生的满意度调查活动,以此来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建立突发情况,应急管理机制。梳理各类己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培训。教师培训重点突出以身作则,排除安全隐患并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六、专业群建设预期效果进行课堂改革,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实现全校信息化教学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制度,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建设形成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均适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可推广性,成为淮南市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领域中的一面旗帜。专业群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经过建设,使专业群拥有设备先进、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对外开放,与兄弟学校、合作企业共享实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