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进一步加强医院地震应急工作,确保地震发生后医院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积极参加应急救援,预防和减少灾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护灾区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地震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2、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应对发生在本市区域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市*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执行;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以及核辐射等其它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其他地质灾害危及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四)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明确职责;依法防控、处置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二、领导组织及职责成立医院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
3、组,下设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办公室、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地震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全院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及灾后疾病防治和控制疫情发展的统一协调和指挥;组织调遣全院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专业小组,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医疗救治等救灾抢险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指定并下达的地震卫生应急工作任务;主持召开调度会,对医疗救治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检查督导救灾工作中的医疗救治工作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医院应急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接收和传达上级地震卫生应急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上报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安排和计划,协调调度保障防汛物资
4、、急救药品等物资需求,统筹调度、调整和补充各专业小组应急预备队,综合协调地震卫生应急救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地震灾害发生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队自动转为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履行以下职责:负责按照上级指令,第一时间赶赴地震卫生应急第一线,全力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负责灾区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急救中心或治疗点,及时做好伤病员救治和转送,全力抢救伤病员,同时,选派专家组建市医疗机构专家咨询组,负责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现场处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对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等。三、信息报告(一)信息报告系统及程
5、序在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迅速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将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等信息及时报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灾情信息,对伤情和病情开展损害和救援情况评估。所有救灾防病信息都必须及时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因停电等原因不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信息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临时改用电话或人工送卡的方式报告。(二)地震现场通讯、联络、报告方式地震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通告、报警形式要采用国际上通用或者当地约定俗成的形式,既简单又便于记忆和推广。(三)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应急救援人员可利用通讯装置向外求援,
6、若无通讯装置,则可利用每人配备的生存工具箱中能发信号的工具向外发送信号求援。四、地震预警预防机制(一)预警级别及发布1 .预警级别按照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分为临震预警、短期预警和中期预警三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1)地震临震预警为I级预警(红色),预警期一般为10日。(2)地震短期预警为级预警(橙色),预警期一般为3个月。(3)地震中期预警为I级预警(黄色),预警期一般为1年或稍长时间。2.预警发布(1)地震中期预警由国务院批准发布。(2)地震短期预警和临震预警由省政府批准发布。(二)预警预防行动I级预警预防行动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警或情况紧急时市及当地区
7、县人民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警,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后,按照市地震卫生应急指挥部要求,进一步强化地震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级预警预防行动省政府决策发布地震短期预警后,应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准备。In级预警预防行动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期预报意见部署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后,应实施有重点的地震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三)预警预防措施地震预警发布后,应依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1)医院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2)检查预警区内的地震灾害卫生防御和应急能力,提出有重点地加强各类建(构)筑物特别是重点建设工程的震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
8、援准备。(3)检查、督导系统内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筑工程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应急防御措施,做好应急抢修抢险与救援准备。(4)各级各类应急与救援队伍进入应急救援待命状态,做好随时开赴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和抢修抢险的准备。(5)检查、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和抗震救灾资金准备状况。(6)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升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和群众避震疏散意识能力。(7)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宣传教育活动。(四)预警状态结束市政府决定结束临震或短期预警状态;中期预警区域内的震情趋势未发生重大变化的,预警期满自动解除。五、应急响应(一)地震灾害分级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的分级规定和标准将发生在我市范围内的地震
9、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I级)、重大地震灾害(II级)、较大地震灾害(In级)和一般地震灾害(IV级)四级。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I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2 .重大地震灾害(II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成50人以上至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上至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至1万间以下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3 .较大地震灾害(In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
10、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下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4 .一般地震灾害(IV级)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判别依据,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为一般地震灾害;市内陆地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二)应急响应分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地震灾情的分级,分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医疗卫生救援响应。1.IV级响应发生一般地震灾害,接到关于一般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IV级响应:启动医院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开展
11、地震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2.I级响应发生较大地震灾害,接到关于较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In级响应:启动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开展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提供支持。3.1级、II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后,接到关于特别重大地震灾害(I级)、重大地震灾害(II级)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在上
12、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统一部署调动医院一切医疗卫生资源奔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卫生计生委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三)应急响应措施1 .医疗救治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治应在地震现场卫生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治队伍以最快速度进入灾区后,在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支持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1)检伤分类选派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
13、,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2 .早期救治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迅速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的原则,给予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对火灾造成的烧伤病人,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其采取防止休克和感染的措施。3 .伤员搬动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
14、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送。4 .伤员转运对一般伤员和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的重伤员,要及时分散转移到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系统治疗。必要时成立转运小组,全面负责伤员的转运。长途转运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及时采取监护等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5 .集中收治如地震造成大量危重伤员,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可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危重伤员集中在医疗条件好、救治质量高的医院救治。如伤病人员的数量超过本地医疗机构救治工作负荷,为及时、有效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可根据情况将伤病员集中运送至外地(省)治疗。灾区医院、临时医院和后方接受伤病员的医院要做好救治伤病员情况的统
15、计汇总和上报工作。6 .疾病监测与报告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进行报告,加强灾情、疫情报告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7 .自救与个人防护医院受灾后,要迅速开展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自身医疗卫生设施和功能。对因水、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中断造成医疗卫生服务无法正常开展,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调拨发动机、净水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能源,尽快恢复能源供应。参加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救与个人防护,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8 .应急响应终止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结束后,震区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平稳,经启动应急响应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地震灾害所引发的健康隐患基本消除,伤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有效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宣布终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转入恢复重建和灾后防疫等常规工作阶段。在应急响应终止后,要组织开展总结评估,认真分析工作中好的做法、困难和经验教训,并向市卫生计生委报告总结评估情况。六、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开展恢复和重建工作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