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论秦“守天下”之过——《过秦论》作业设计.docx
《读写结合论秦“守天下”之过——《过秦论》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论秦“守天下”之过——《过秦论》作业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读写结合:论秦守天下之过过秦论作业设计作业总任务,阅读过秦论中下,晚唐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深度思考这些文章的观点以及写作特点。A层撰写政论文:我论国之兴亡如何坚守大好河山。B层合作探究:从观点和语言特色分析过秦论与阿房宫赋的异同。分析贾谊提出的“仁义”与孟子的“仁政”异同。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仁义”治国的理念。C层完成试题:完成过秦论中的阅读试题。B层1 .贾谊在文中提出的“仁义”观点与孟子的“仁政”观点一样吗?明确: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
2、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贾谊的“仁义”除了包含孟子的“以民为本”思想以外,还包含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战国十七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秦统一天下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秦王朝建立后,严刑峻法,暴政天下,这便背离了时代发展的趋势。2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仁义”治国的理念?明确:新的领导集体建立后大力反腐倡廉,建立养老保险机制,深化改革开放,医疗体制改革等等,都是“仁义”的表现。现在疫情发生的背景下,国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面积进行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尽最大力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是“仁义”治国的理念的具体表现。3 .从观点和语言特色分析过秦论与阿房宫赋
3、的异同。异第一,写作手法不同。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叙史部分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只用“拱手”二字概括。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文章极尽描写之能事,如第2段写阿房宫中美人之多,便分别以“明星”“绿云”“渭流”和“烟斜雾横”比喻宫女“开妆镜”“梳晓鬟”“弃脂水”和“焚椒兰”。“论”“赋”异体,手法不同。第二,立论角度不同。过秦论因要“过”秦,便反复对比:秦先弱后强之比,九国之师与一秦之比,强秦与陈涉之比,九国之师与陈涉之师之比。两两比较,只为激出末句。“故正意一经揭出,格外警悚出奇,可谓极谋篇之能事矣。”(文章源流)阿房宫赋则
4、以“寓言”式的描写,来表明“秦爱纷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进而指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同第一,写作目的相同。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贾谊目睹了这一切,便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多次上疏,评论时政,其过秦论的目的即是借说秦之过而劝汉文帝“安民”。杜牧更是如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明确表明此文是为了以古鉴今,针硬时政。第二,灭亡原因相同。贾谊继承并发展了汉初叔孙通、陆贾等人关于秦灭亡原因的观点,简洁地概括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在文末也说:“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施仁义”和“爱人”皆儒家一脉相承之观点。第三,全文结构相同。过秦论末段议论,归纳出秦灭亡原因。阿房宫赋末段发出感叹,总结秦灭亡的教训I。两文都是前叙后论,篇末明旨。第四,都用铺排渲染。过秦论虽是政论,但贾谊首先是一个汉赋大家,因而多用写赋手法,“铺张扬厉”。如叙秦孝公之雄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叙九国之师攻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之徒通其意,吴起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等。大段铺排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阿房宫赋更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缓回,檐牙高啄;各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读写 结合 天下 作业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