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pptx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作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pptx(3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协作机器人定义二、协作机器人产生的渊源三、协作机器人的特点四、市场与竞争五、机遇与挑战六、发展前景初判 协作机器人(CR,collaborative robot)是一种被设计成能与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中进行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细分类别。 2005年,由EUFP6项目资助,参与的企业包括ABB、KUKA、Reis、Comau、Gdel等,其目的是寻找防止劳动力离岸输出到低劳动成本国家的方法。其主要的论点是,如果通过机器人技术增强劳动力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可以避免劳动力外包的情况。因此,协作机器人(co-bots)最初的市场就是中小企业。 同年Esben o
2、stergaard,Kasper Stoy和Kristian Kassow在南丹麦大学一起做研究时创办了Universal Robot,现在的CEO Esben ostergaard当时是南丹麦大学的助理教授,三个人发现了中小企业对机器人的新需求(也与当时丹麦政府主导的机器人计划有关),并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协作机器人UR5。 传统机器人已经非常强大,为什么还需要协作机器人? 1.传统机器人部署成本高单个传统机器人成本已下降很多,根据负载能力不同,售价区间在¥10w¥40w。但传统机器人贵在其部署成本上,原因有两个:1)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负责工厂中重复性的工作,这依赖于其非常高的重复定位
3、精度,以及依赖固定的外界环境。为了保证这一点,除了机器人本身的设计要求之外,还需要待加工的产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机器人每次都可以到同一个地方准确的拿取或者执行某项操作。对于现代复杂的流水线作业来讲,在整个产线上为每一个使用机器人的工序都设计这些固定的外界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占用大片宝贵的车间面积以及长达数月的实施时间。2)机器人的使用难度较高,只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才能熟练使用机器人完成配置、编程以及维护的工作,普通用户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2.传统机器人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大规模生产是20世纪最流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过程的分解、流水线组装、标准化零部件、大批量生产和机械式重复
4、劳动等为主要特征。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生成的企业,对机器人系统高额的部署费用相对不敏感,因为在产品定型之后,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生产线可以不做大的变动,机器人基本不需要重新编程或者重新部署,可以最大化利用机器人标准化、高效率的特点,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 而中小企业则不一样,它们的产品一般以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为特征,没有太多的资金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这要求机器人具有较低的综合成本、快速部署/重部署能力、简单上手的使用方法,而这些,传统机器人很难满足。 3. 难以满足新兴的协作市场需求 工业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高精度、高速度自动化设备的典范,但是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与人在一起时的安全性不是机器人发
5、展的重点,因此在绝大多数工厂中出于安全性考虑,一般都要使用围栏把机器人和人员进行隔离。新兴行业中有很大部分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很多、体积普遍不大、对操作人员的灵活度/柔性要求高,现有的机器人很难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给出性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因此,协作机器人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 协作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相比,核心区别是:“安全”“轻便”和“易用”。软包传感器轻便。协作机器人主要的客户群为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灵活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协作机器人要比较方便的转移位置和重新部署,因此自重较小。以UR为例,UR3自重仅为11公斤,有效负载3公斤;UR5自重18公斤,负载为5公斤。此外,协作机器人的安全
6、要求和应用场景决定了机器人负载不会太大,目前市场主流协作机器人的负载基本在10Kg以下。易用。为满足中小企业多变、柔性的生产需要,协作机器人强调易用性,如应用拖动示教功能,一线工人只需要几个小时就会操作,免去传统工业机器人复杂的编程和配置。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也有自己的局限,缺点也很明显:1)为了控制力和碰撞能力,协作机器人的运行速度比较慢,通常只有传统机器人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2)为了减少机器人运动时的动能,协作机器人一般重量比较轻,结构相对简单,这就造成整个机器人的刚性不足,定位精度相比传统机器人差1个数量级;3)低自重,低能量的要求,导致协作机器人体型都很小,负载一般在1
7、0kg以下,工作范围只与人的手臂相当,很多场合无法使用。 GGII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1.05万台,同比增长95.35%;市场规模19.62亿元,同比增长91.44%。2014-2020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趋势如下: 做为传统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KUKA、Fanuc、YASKAWA当仁不让推出了各自的协作机器人产品: 国外协作机器人新贵:UR、Rethink UR总部位于丹麦欧登塞,员工超过300名,截止2017年7月,全球协作机器人保有量接近3万,UR全球份额约60%,UR是目前全球协作机器人先驱和领先者。 RETHINK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截止2016年底累计出
8、货量2500台左右,现为全球第二大协作机器人供应商。 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遨博智能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成立,同年推出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协作机器人,产品具有模块化、开放性、安全性等特点。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于北航、清华、中科院、哈工大、首师大、香港理工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截至2017年8月,累计获得订单达600台,产品平均价格为13万左右。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及良好的市场前景,遨博受到资本机构的青睐,于2016年5月和2017年3月分别完成Pro-A 轮、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2亿元。 国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协作 机器人 发展 现状 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