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全文).docx
《2022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全文)摘要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符合当今微创和精准的外科治疗理念,应用于妇科肿瘤已为大势所趋。在国外,前哨淋巴结活检(S1.NB)已被纳入外阴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临床实践指南。在国内,相关研究正在开展和深入,推动了本领域指南和共识的发布。研究无止境,应用更亟需。国内专家应积极推进S1.NB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我国广大妇科肿瘤患者早日受益。1977年,前哨淋巴结(sentine1.1.ymphnode,S1.N)的概念在阴茎癌中首先被提出。S1.N是肿瘤淋巴引流区域的第一站淋巴结,是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前沿哨所。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
2、e1.1.ymPhnodebiopsy,S1.NB)可以及时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对于无转移患者即可免于实施系统淋巴结切除,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这符合当今肿瘤手术微创和精准的理念。多年来,S1.NB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乳腺癌、体表恶性黑色素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S1.NB技术在外阴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中相继开展。在国外,S1.NB目前已被写入这些癌种的指南当中,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在国内,也已有众多研究同步开展,拉开S1.NB技术推广应用的序幕。由于外阴肿瘤位置表浅,淋巴结引流相对固定,具备开展S1.
3、NB的有利条件。1984年,国外学者最先在外阴癌中开展了S1.N的相关研究,随后证实了其技术的可行性。近期,几项前瞻性研究从不同角度确立了外阴癌S1.NB的应用价值1-2这些研究证实了通过S1.NB可以准确预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仅行腹股沟S1.NB的早期外阴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与行传统腹股沟淋巴清扫的患者相当,而S1.NB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等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基于以上结果,国外已将S1.NB纳入早期外阴癌患者的诊疗常规,作为淋巴结处理的首选方式,替代了传统的腹股沟淋巴清扫手术,改变了治疗理念。进入21世纪以后,国外学者开始对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两大妇科
4、常见恶性肿瘤开展S1.NB的研究。这两大癌种同样存在早期患者居多、淋巴转移率低、淋巴逐站转移的特点,适合开展S1.NB,可使大多数患者受益。初期研究在示踪剂的选择、示踪剂的注射方法以及S1.N的识别切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确定生物活性染料、放射性核素以及荧光染料口引珠菁绿(indocyaninegreenJCG)均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S1.N示踪剂。由于ICG示踪S1.N具有简便、高效的优点,逐渐成为国际上主推的示踪方法3o在示踪剂的注射部位方面,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均推荐子宫颈注射。S1.NB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的建立为前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开展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最终证实了
5、S1.NB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改写了指南。2017年,发表在1.ancetOnco1.ogy上的关于S1.NB与淋巴结切除术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比较研究(即F1.RES研究),纳入了美国10个医疗中心的3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ICG示踪进行S1.NB,结果发现,S1.N的检出率为86.0%,阳性预测值达到99.6%,显示S1.NB技术可行且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4根据这项研究结果,2017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1.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z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将S1.NB的推荐等级列为2A级证据。在子宫颈癌中,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前哨 淋巴结 活检 技术 妇科 恶性肿瘤 中的 临床 应用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