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全文).docx
《2022年度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度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全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年度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全文)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75%左右,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转移而无法手术。随着对肺癌分子生物学行为理解的加深,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预后,同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本综述系统盘点了2022年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2022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ce1.1.1.ungcancerzNSC1.C)的靶向治疗是现代肿瘤精准治疗的代表,针对不同驱动突变给予的靶向治疗药物,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
2、质量。2022年,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继续取得重要进展。总体而言,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罕见及难治靶点的药物研发继续蓬勃发展。由于肺癌患者人口基数较大,即使较低的突变比例仍然代表了较大的患病群体,在EGFR/A1.K等传统经典通路竞争呈现白热化的背景下,少见/难治突变的药物研发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包括EGFR插入突变、HER-2突变、RET融合等均有重要研究进展;其次,耐药后治疗模式的建立仍在探索。不管是基于机制的靶向药物,还是基于新理论的其他治疗方式,均有相关探索且取得了有前景的数据;第三,民族企业药物研发继续蓬勃发展。这一点在EGFR通路体现的尤其明显,目前,已经有多款三代EGFR-T
3、KI陆续公布了其一线及后线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最后,抗体药物偶联物发展火热,有望开辟肺癌诊疗新赛道。总体而言,相关循证医学数据的公布为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依据。一、罕见靶点的艰辛探索研发针对罕见及难治靶点的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一直代表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2020年开始,针对罕见/难治靶点的药物研发陆续取得突破和进展,今年在这一领域中,多项研究数据的公布有望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选择。1.HER-2通路尽管与EGFR通路属于同一家族,但HER-2通路的药物研发进展远远落后于EGFR通路,且疗效较EGFR通路更为逊色。今年1月,
4、JCO杂志公布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突变NSC1.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在这项开放标签、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纳入了携带HER-2第20外显子点突变及插入突变患者,且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铀类药物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最终,共计45例患者入组,既往接受过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的患者,占比分别为74%、22%和4%全组患者ORR为29%,DCR为58%,中位PFS为6.8个月,中位OS为17.6个月,脑转移的存在显著影响患者疗效。基线有脑转移和无脑转移的患者,ORR分别为14.3%和35.5%o这一组合的安全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中,全组患者的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
5、64%最常见的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33%o2、KRASG1.2C突变AMG-510相关临床研究数据的发布终结了KRASG12C不可成药的历史,并由此拉开了后续一系列该领域化合物的竞争。今年2月,JCO杂志公布了第二款针对KRASG12C突变的药物Adagrasib(MRTX849)治疗携带KRASG12C突变的实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以15Omg,口服,每日一次作为起始给药剂量,并最终推荐600mg口服,每日两次为最终的给药剂量。20例接受推荐剂量的患者中,有16例NSC1.C患者,其中,1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患者的C)RR为53.3%,中位DOR为16.4个月,中
6、位PFS为11.1个月,12个月的PFS率达到50%,中位OS未达到,12个月的OS率为66.7%o3、EGFR第20外显子插入突变今年5月,CancerDiscovery杂志发表了国产化合物DZD9008治疗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3。基于前期的研究数据,该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400mg,口服,每日一次,接受100mg治疗的患者,ORR为41.1%,在接受200mg或300mg治疗的患者群体中,ORR分别为45.5%和48.4%,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另外一个治疗策略三代药物加量今年也公布了相关研究数据4。结果显示,25例患者入组接受奥希替尼160mg,每日一次的药物治疗后,ORR为2
7、8%,一线或后线接受这一治疗策略,患者的疗效并无区别QRR分别为31%和25%,P=0.464o中位PFS为6.8个月,中位OS为15.2个月,C-螺旋区或环状区的疗效无明显区别。4、RET融合今年9月,Se1.percatinib公布了其治疗RET融合阳性NSC1.C患者的长期及更大样本的研究数据5。结果显示,69例初治患者中,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为84%,中位PFS为22.0个月,中位OS未达到;247例经治患者,ORR为61%,中位PFS为24.7个月,中位OS未达到。Se1.PerCatinib展示了良好的入颅脑的效果,106例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PFS为19.4个月,26例
8、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ORR为85%,3度及以上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9%另外一款针对RET融合的特异性抑制剂普拉替尼同样有相关数据的更新。在这项研究中,计281例携带RET融合的NSC1.c患者入组,初治和经治患者的ORR分别为72%和59%,中位PFS分别为13.0个月和16.5个月。中位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22.3个月。两款药物为RET融合的NSC1.C患者一线及后线治疗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治疗选择。二、经典突变的靶向治疗1.EGFR通路除了奥希替尼外,今年,3款第三代EGFR-TKI陆续公布了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1.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AENEAS研究中,阿美替尼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度 细胞 肺癌 靶向 治疗 进展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