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docx
《2022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胰脂肪酶是一种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酶,主要由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其浓度比肝脏、内皮细胞和脂肪组织中其他脂肪酶同工酶高100倍。胃、小肠、肺等组织也可产生部分脂肪酶。脂肪酶在胆汁酸和脂肪酸的作用下,通过水解甘油三酸酯中甘油酯促进十二指肠中的脂质吸收,每分子甘油三酸酯产生1个酰基甘油和2个游离脂肪酸。在非病理状态下,超过99%的脂肪酶以颗粒形式储存在胰腺中,而少于1%的则分泌到循环中。对于胰酶(血清淀粉酶、胰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等)长期升高但不伴随彳小可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治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患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征象,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潜在恶性肿
2、瘤的可能。由于胰腺组织中的胰脂肪酶浓度极高,胰腺损伤时,细胞渗漏和酶转移可导致外周血脂肪酶活性升高。因此,AP时,血脂肪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胰腺向外周血中释放酶所致;胰腺癌中,肿瘤组织浸润破坏正常胰腺组织从而导致外周血脂肪酶水平发生变化;正常脂肪细胞减少也可能会导致外周血脂肪酶水平升高,促进肿瘤进展;而在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例如慢性胰腺炎时,脂肪酶水平会下降。胰脂肪酶作为胰腺外分泌的多种脂肪酶之一,其在脂肪消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胰脂肪酶的患者大多患有脂肪吸收不良。脂肪酶诊断胰腺炎的灵敏度为56%100%,特异度为42%99%.此外,胰脂肪酶水平升高还与多种非胰腺疾病相关。本文就胰脂肪酶升高
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一、胰脂肪酶检测的意义血清胰脂肪酶经肾小球滤过,可由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尿液中一般检测不到脂肪酶活性。血清脂肪酶升高者,其浓度可在814d保持较高的水平,这意味着当临床表现或测试延迟超过24h,脂肪酶仍能被检测出。19世纪30年代脂肪酶的检测首次出现在实验诊断中,但由于脂蛋白脂酶、肠脂酶、肝脂酶和竣酸酯酶的干扰,检测困难,因此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受限。随后,基于胰脂肪酶专用试剂系统的研发,同时添加胆汁盐、脂肪酶和钙等辅因子,脂肪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才得以有效提高。目前,胰脂肪酶的检测多用于辅助胰腺疾病的诊断,但其特异度仍不理想,部分患者存在非胰腺相关的
4、脂肪酶升高、淀粉酶水平正常且不伴有腹部不适症状。研究发现此类患者通常存在肾功能不全和高乙醇摄入。与淀粉酶相似,具有腹部不适的血清脂肪酶升高可能与其他非胰腺疾病相关,例如创伤、阑尾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炎症性肠病、肠梗阻、脂肪栓塞、肝肾功能衰竭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其他脂肪酶升高伴随腹痛症状的患者可能由急性胆囊炎、食管炎以及分泌脂解酶的非胰腺恶性肿瘤引起。另外,血清脂肪酶水平升高与许多药物不良反应和感染相关。脂肪酶预测小儿SAP的灵敏度为72%85%,但特异度仅为41%56%o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将血清钙和脂肪酶联合使用可提高预测小儿SAP的特异度。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过度检查在临床上常见。同时
5、检测脂肪酶和淀粉酶并不能增加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仅检测脂肪酶可减少不必要的测试和实验室支出。脂肪酶升高3倍以上或许有助于术后胰屡的诊断,但临床意义不大,反而加重了医疗负担。因此,是否需要多次检测胰脂肪酶以及检测时机的把握需要齿床医师综合判断和把控。二、胰脂肪酶升高相关疾病1 .AP:脂肪酶现已取代淀粉酶,成为AP的首选生物化学指标。AP时,产脂肪酶的胰腺腺泡细胞通透性增加,循环血中脂肪酶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脂肪酶通常在AP发作后36h升高,24h内达到峰值,并且维持高水平状态长达2周。与淀粉酶相比,脂肪酶的诊断时间窗更广,诊断AP的灵敏度更高。同时由于脂肪酶主要由胰腺产生,因此其诊断A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脂肪酶 升高 检测 临床意义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