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的途径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的途径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提高小学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的途径摘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师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劳动教育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而这些因素导致了小学生对劳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厌恶学习这门课。而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习基础劳动知识与劳动素养,更是给其提供了一个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个性化的舞台。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有关于新时代的小学生劳动观,以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施行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也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以及学校生活中各种知识与信息等方面的适应与吸收能力。关键词:小学教
2、师;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途径一、引言劳动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劳动教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思想。我国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性教学阶段中一个特殊群体对学生进行素质化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意义。“以人为本”是新时代背景下新时期小学生劳动学习与生活所倡导出的话题,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下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去关注这些不足之处并积极加以解决与改正,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等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新时代劳
3、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让小学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完善。二、加强培训,激发教师重新认识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从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各地区、各学校、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是逐步“被边缘化”、“被弱化”。在此期间,劳动教育没有设置独立的劳动课程,而是以社会实践为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劳动技能培训。在实践中,劳动教育常常被异化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或纯粹的体能教育。教师对“劳动”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劳动素养”的培养。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弥补“新”的不足,唤醒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再认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定期组
4、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注重劳动教育,掌握正确的劳动教育方式。学校应继续进行教育覆盖面广、灵活便捷,面向全体教师的网络教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纳入到对教师的全面持续教育和培养之中,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等研修平台,通过通识培训的方式使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学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唤醒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重拾对劳动教育的关注。以“专家”为主导,以“领导”为核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劳动教育专业因其特殊的位置,很少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和培养。要搞好新时期的小学劳动教育,就要加强对劳动
5、教育的中坚力量的培养。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有许多长期从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专家。他们在劳动教育的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这些富有时代性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指导意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为基层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指导。为加强本地区的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对新时期劳动教育工作的认识,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到各地区开展工作指导工作。这种面对面的授课方式,通俗易懂,很容易让基层的校长和老师们接受。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投身于初级劳动教育的中坚力量。三、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并非每个老师都有机会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与沟通,特别是在第二次的校本劳动教育中,特别要
6、加强。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领导或骨干教师结合参加劳动教育的培训,将自己的学习反思与经验融入到提前备课中,再对全校教师进行讲座、培训。要使一线教学领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都要参与,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要更新观念。与专业讲座相比,这种以校本为基础的二次培训,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充分,对理念的阐述也不够透彻,但由于贴近老师的认知层次,更容易让老师们接受。个人自学取长补短是一种很好的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的方法。阅读文献是提高自己对某个主题的认识和掌握的最快方法。尤其是在2018年九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之后,中文资料库中收录的关于新世纪小学劳动教育的论述的文献数量也出现了轻微的增加。有些是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
7、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考,也有一些是从基层教师的实践中得到的。由于大部分小学教师缺少查阅和查阅文献的渠道,因此,建议学校要建立一份参考书目,并将所下载的文献资料推送给老师,供其自行选择。教师可以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取长补短,重新认识新世纪的小学劳动教育。四、以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其课程的内容并不限于学校的必修课和校本课程,其实施主体也不限于专职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班主任和其它专业的老师都是以劳动为主体的。教师应积极拓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一是将职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各门学科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科课程中的劳
8、动“点”,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二是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使新的劳动教育方式融入家庭生活。家庭是学校和学校的主要工作场所。班主任和老师要对父母进行科学的引导,让父母明白家庭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家务活,更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三是要把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去。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社区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监督。基于传统的劳动实践方法,教师要根据意见和服务对象的差异,进行劳动教学的内容创新。五、各司其职,推动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深入认识在唤醒教师重新认识劳动教育、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前提下,要让他们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就需要从上
9、到下的行政推进和各方面的激励。恢复和完善教育行政机关从上到下的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可以促进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认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也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起关键作用的主体。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科学合理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水平。教师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及技能技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要使全体教师明确落实意见,人人有责任,劳动教育不可有旁观者。不同的学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
10、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不同的差距,但是,落实意见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责任。在劳动教育的实施、监督和评价中,领导职务的同志担负着劳动教育工作的策划、监督和评价工作的实施和评价;科任教师主要负责劳动教育、职业渗透等方面的工作;后勤工作中,负责联络、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工作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岗、责任到人、人人有岗、人人有责。老师应该明白,除了全职的劳动教育之外,其他的人都是业余的。这必然会激发教师对劳动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工作。六、纳入评估,加强新时期小学教师的劳动意识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应试化评价制度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小学教师对于劳动性训练、职业道德
11、素养等方面的评估。首先要建立合理完善地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测评,形成科学有效地考查体系。其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职能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也应该对新时代下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素养”评估和考核工作;再次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与反思性学习指导等方面培训课程建设与发展计划、开展学校活动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等等相关内容来提高其对于新时期劳动教育教学的认知水平。教师的劳动意识是指教育者通过自身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学生终身受益终生学习过程,包括对自己工作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等方面。它不仅反映学校师生关系及社会环境
12、,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素质建设水平。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重要时期。教师在平时就要树立正确的劳教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地反思与评价。其次是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来加强小学教育中师德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等方面内容。最后就是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有关于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修养活动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小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些有利于培养他们劳动意识的环节之中去。教师在指导、总结工作成果、提高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成果。并将其归纳、提炼,形成可推广的、可供借鉴的、可用于指导实际的理论。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实践性、忽
13、视理论知识、缺乏理论知识、缺乏归纳能力等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术成果都是以理论化的形式呈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提炼学术理论成果。理论认识的基础是实践的领悟,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科研领导要指导教师阅读、理解和内化相关文献资料,指导教学实践;二是引导教师从案例、课例、叙事中进行反思,归纳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劳动教育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七、结语新课标要求下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在教学上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且还要重视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必须具备过硬和精湛技能。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质量第一标准,教师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以尊重知识价值取向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等基本信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新课标要求之一。重视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建立、尊重个性差异原则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自由宽松的氛围,使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劳动教育与德智提升。参考文献:1沙晓霞,陈国民.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路径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4):4.2李印臣.提高小学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5.3黎超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