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的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老工业城市加快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基础现状(一)发展现状长期以来,我市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的制造业体系,国民经济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我市涉及30个,初步构建了以“海陆空”整机终端产品、智能电气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以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特种船舶、铜版纸、醋酸、高速工具钢、五金工具、中低压工程电气、医用氧气机、血压计、香醋、眼镜
2、、木制地板等6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内重要的新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药器械产业基地。近年来,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疫情影响,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8%;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486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2%;涌现出航空航天等一批国家、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
3、6家、工业设计中心11家,其中国家级分别为6家、1家;一批“专精特新”高成长性企业迅速成长,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拥有省百强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全市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7家,制造业对我市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二)存在问题产业特色尚不鲜明。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产业特色还不够明显,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具规模的地标产业还比较缺乏。新兴产业还在培育期,航空航天产业虽在国内有一定特色,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潜力。集群优势不够明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定位不够明确,部分地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化工、汽车零部件和
4、造纸等产业尚未形成整机和终端产品引领、零部件产品就近配套、上下游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缺少龙头型、基地型的项目带动。转型步伐还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并能通过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的企业占比较低。部分企业的产品层次、技术能力、盈利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亟待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对接重大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发挥老工业城市产业基
5、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以培育打造“四群八链”产业体系为抓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苏南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独具特色的“产业名城”,以产业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谱写“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二)基本原则立足优势,特色发展。聚焦高性能材料、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链培育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彰显产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强化联动,融合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双向融合互动机制,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耦合共生。坚
6、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强跨区域协调联动,推动产业错位发展。集聚资源,创新发展。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用好及周边城市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更加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文化,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守生态环境底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推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走出具有滨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擦亮全国“低碳城市”发展名片。(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制造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
7、于省平均1个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16件。四、重点任务(一)围绕四群八链,打造产业集聚高地1 .强化重点产业培育。实施产业链培育工程,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和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装备八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研究制定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一链一策”促进要素资源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到2025年,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1500亿
8、元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数字经济2个1000亿元产业集群,八大重点产业链的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3000亿元。聚焦我市历史悠久、产业知名度高、地域品牌效应显著的绿色建材、食品加工、视光学等特色传统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市、区和新区、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2 .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全面对接“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引导制造业有效整合、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和统筹发展。其中,新型电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推动 制造业 竞争 优势 打造 产业 名城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