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人工礁生态恢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
《珊瑚人工礁生态恢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珊瑚人工礁生态恢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珊瑚人工礁生态恢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背景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由于珊瑚礁空间结构复杂多变,为海洋生物创造栖息、藏身、索饵、繁殖的有利条件。全球珊瑚礁面积仅占海洋面积的1%5%,但却有约30%的海洋生物栖息于其中,因而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具有造礁石珊瑚资源的省份仅有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XX港I洲岛地处造礁珊瑚资源分布的北缘,在全球气温升高的背景下有望成为造礁石珊瑚的避难所,因此澜洲岛的珊瑚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健康对我国的海洋生态安全、国土安全、海岸安全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
2、的意义。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及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但同时珊瑚礁也是一个敏感的生态系统,容易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升温的影响,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珊瑚礁逐渐衰退,活珊瑚覆盖度明显下降,西大西洋下降了53%,印度洋下降了40%,大堡礁下降了50%,加勒比海的平均覆盖度从1997年的50%下降到2001年的10%o我国南海的珊瑚礁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也受到严重破坏,海南岛沿岸也在所难免,破坏率高达80%,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的81种造礁石珊瑚中,已有30种被区域性灭绝。直至2017年,世界上75%的珊瑚分布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死亡,2020年南海异常高温
3、,也导致我国北部湾海域出现珊瑚大面积白化现象。溷洲岛珊瑚礁位于北部湾,是中国大陆沿海成礁珊瑚分布的最北缘,是典型的边缘珊瑚礁,其活造礁石珊瑚盖度也在持续下降,1980年代中期覆盖度为20%80%,到2015年平均覆盖度仅为6.02%,海洋生物多样性也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珊瑚礁的退化不仅降低了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也造成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减弱。研究表明,一个生长缓慢的珊瑚种群局部受损后,在原来生境上珊瑚大小频率分布的恢复,可能需要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退化的珊瑚礁靠自我能力恢复到健康状态可能性较小,须加以人工辅助才可以加快恢复进程。在目前珊瑚礁退化状况口益严重的背景下,急需探索改善珊瑚
4、礁的退化现状和有效地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手段。202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起草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2部分:珊瑚礁生态修复,给珊瑚礁生态修复指明了方向和技术方法,但是尚缺乏具体技术方法的规程标准,不能直接完整参照运用,不利于各地方珊瑚礁修复工作的标准化推进。为了提高广西溷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效率和效果,需要针对岛礁及其沿岸珊瑚礁状况编制具体恢复技术方法的地方标准,以便推进广西珊瑚礁生态修复的进程。(二)国内外研究进展如何有效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难题。1990年Richmond等首次在印度洋一太平洋海域和红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珊瑚礁生态修复,之后众多学者相继开展珊瑚礁生
5、态保护和修复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的理论、技术和修复方法仍在探索之中,实际推广并取得成功的案例甚少。珊瑚礁修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展在世界各地有着一定的差异,AdrienComte等(20XX)在筛选出的700余篇关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论文中,有5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46%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也都有过珊瑚恢复的尝试。在珊瑚礁修复案例研究中,出现最多的研究地点是澳大利亚大堡礁,其他地点为美国、珊瑚三角区(CoraItriang1.e)加勒比海和西印度洋。国外主要的珊瑚礁修复技术主要有:针对破碎化生境的工程化修复技术、珊瑚礁基修复技术、简易修复技术、基于珊瑚
6、苗圃的修复技术、有性繁殖技术等。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相继开展珊瑚礁保护、修复相关研究,现已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珊瑚礁保护区,包括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东山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和XX溷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与化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XX大学、海南大学、XX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XX红树林研究中心等。根据珊瑚礁受损程度,珊瑚礁生态修复策略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修复、生物修复和生态重构(龙丽娟,20XX)o目前在
7、三亚、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大亚湾、涯I洲岛等地均有开展珊瑚礁修复项目,且各区域应用技术不尽相同,主要为生物修复和生态重构单一技术的应用。生物修复指的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珊瑚礁内受损的一种或多种生物,包括人工移植所需生物、抑制或杀灭病敌害生物,以优化退化区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生态重构主要是针对重度受损的珊瑚礁,包括生境修复和生物修复两部分内容,通常在生境修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移植。生境修复指的是通过建造人工礁体并将其投放至受损珊瑚礁区或者人工修复已有的珊瑚礁体,重构珊瑚礁生境,提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从而促进珊瑚等生物附着、生长、繁殖及其
8、种群恢复,加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但实际上,由于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成本高、周期长等因素,成功推广的珊瑚礁修复案例并不多,其中珊瑚移植和珊瑚园艺养殖、敌害生物的移除是目前报道最多的修复方法。国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非珊瑚礁区人工渔礁的投放及研究,结合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从近年才开始进行。深圳大亚湾、海南三亚和西沙赵述岛均有过人工礁修复珊瑚生境的报道;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自2013年起在涯I洲岛开展珊瑚人工礁研究和实践试验,完成了8公顷面积的人工礁珊瑚生态恢复项目,先后共投放珊瑚人工礁400个,移植珊瑚2万株,总结了成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但目前国内外关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技术总结专著或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珊瑚 人工 生态 恢复 技术规程 地方 标准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