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02025年)委托单位:滁州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o二一年一月一、编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大气环境质量与排放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大气污染防治进展与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规划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六、规划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编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消耗将持续增加,各种污染物排放仍在高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
2、康,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根据201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市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均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促进我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持续改善我市空气质量,制
3、定本规划。二、大气环境质量与排放特征(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2019年,我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IO)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1.2毫克/立方米,臭氧(0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7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PMio和。3等3种污染物年均浓度未达标,其他3种污染物年均浓度达标12020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PMK)年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SCh年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
4、米,NO2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CO日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1.2毫克/立方米,0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53微克/立方米。受疫情和长江流域强降雨影响,2020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改善,但PM2.5年浓度仍未达标,可见我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任务艰巨。从年际变化来看,2015年以来,我市SO2、NO2、PM1.0、PM2.5呈现下降或波动式下降的趋势,03呈现上升趋势。我市大气污染已从颗粒物污染为主演变为03和颗粒物复合污染。从年变化来看,我市SO2、No2、PMPM2.5浓度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3浓度表现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1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指参与评价的6项
5、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PMIo、SCh和NOz按照年均浓度评价,Oa和Co按照百分位数浓度评价。的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凤阳县和定远县PM2.5浓度水平较高,天长市和明光市PM”浓度水平较低;全椒县和凤阳县PMn)浓度水平较高,天长市和来安县PMIo浓度水平较低;来安县和明光市SO2浓度水平较高,经开区和全椒县SCh浓度水平较低;琅哪区和经开区NCh浓度较高,定远县和明光市NCh浓度较低;全椒县和来安县CO浓度水平较高,琅郡区和经开区CO浓度水平较低;天长市和全椒县03浓度水平较高,凤阳县和明光市。3浓度水平较低。(二)污染排放现状根据20
6、19年排放清单的分析结果,我市2019年SO2、No”、CO、PMI0、PM2.5、挥发性有机物(Ve)Cs)、氨气(NH3)、黑炭(BC)、有机碳(Oe)的排放量分别为0.84万吨、4.74万吨、11.46万吨、5.61万吨、1.91万吨、3.28万吨、3.72万吨、0.24万吨、0.29万吨。其中,SO2的排放主要来自砖瓦、石材等工业企业;NoX的排放主要来自道路移动源和工业源;PM1.o的排放主要来自扬尘源和工业源;一次PM2.5的排放主要来自扬尘源和工业源;人为排放的VOCS主要来自工业源、非工业溶剂使用源、生物质燃烧源和道路移动源等;N/的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表12019年滁州市人为
7、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单位:吨/年)一级分类SO2NOxPMioPM25VOCsNH3工业源7154.915120.67041.73855.916584.3981.4道路移动源658.727949.5726.4660.63508.5272.1非道路移动源56.92925.9181.0179.4893.60.0扬尘源/44342.910780.6/非工业溶剂使用源Z/5072.5/存储运输源/1565.6/废弃物处理源/89.7697.7生物质燃烧源333.71040.63585.43454.54555.9539.9农业源/34728.3其他排放源210.5346.6231.0190.7511.
8、211.7合计8414.747383.256108.519121.732781.237231.1三、大气污染防治进展与存在问题(一)大气污染防治进展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滁州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在调整四大结构、加强能力建设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稳步推进,全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提前完成“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设定的目标,工作成效明显。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完成13家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和关闭、停产。二是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综
9、合整治1428家,其中取缔关闭1049家、整顿规范379家。三是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完成64家污染源企业共计109台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并联网。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共核发许可证1022个、登记企业8174家,全面完成清理整顿阶段工作任务和固定污染源应发证登记任务。四是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完成滁州华汇热电有限公司、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计12台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完成5家水泥企业和9个港口码头完成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的深度治
10、理。2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为297.57万吨,较2015年削减了7.57万吨,超额完成减煤任务。二是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完成12台65蒸吨燃煤锅炉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35蒸吨以下171台燃煤锅炉,完成263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三是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208万千瓦左右,其中风电装机约110万千瓦,位居全省首位;光伏发电装机约75万千瓦左右;生物质发电装机23.02万千瓦。3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一是调整货物运输结构。2019年我市铁路发送总量为857万吨,较2018年增长5.1%。2020年全市
11、铁路货运发货量累计达875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扩大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2018年以来共购置纯电动公交车290台,更新油气两用清洁燃料出租车1200余台。三是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2019年4月划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截至目前,全市已编码登记各类工程机械、场内机动车辆2400余台,对超标机械依法查封或清退出场。四是开展船舶治理和淘汰更新工作。我市330艘400总吨以上(含400总吨)船舶全部完成加装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的改造,616艘100(含)至400总吨(不含)运输船舶全部完成污水装置改造任务,9艘船舶退出水运市场。五是开
12、展靠港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全市建设岸电设施码头泊位68个,岸电设施70套。4 .优化调整用地结构一是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完成45家露天矿山综合整治,23处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二是加强扬尘综合治理。我市出台了滁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标准等文件,开展扬尘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亮剑行动建成区机扫率达到90%o基本建成渣土运输监控平台。三是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辖区内秸秆禁烧长效管理机制,20152019年均完成省政府秸秆焚烧火点考核的目标任务,连续5年始终保持并列全省第一。全市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到212.73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51.4%,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量达到16
13、3.48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39.5%,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四是加强氨排放控制。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96.8万亩次,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1278家,全部完成治污设施建设。5 .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我市对滁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进行修订,并严格执行秋冬季错峰生产。依据季节提方案,根据夏季和秋冬季污染物特点,在省内率先开展“百日会战为健康”“战臭氧保优良”“秋冬会战保健康”等系列专项攻坚行动,攻坚期间,主要污染物指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6 .财政支撑和能力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18-2020年政府资金投入12356
14、万元。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累计约94.7亿元。二是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建成我市大气网格化综合监管系统,建成10套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在滁城柴油车主要通行路段布设3套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和13套黑烟车视频抓拍设备。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工作。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完成了我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产业结构有待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偏重,六大支柱产业中的新型化工产业和硅基材料产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其所在的西部凤阳等地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从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征统计,我市工业源NOx的排放约50%主要来自水泥行业,约14%来自
15、玻璃行业。工业源VoCS的排放约27%来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约11%来自木材加工行业。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与各地产业结构呈现高度正相关,如凤阳县的水泥、玻璃产业,来安县的化工产业等,部分县(市、区)绿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避免过度依赖资源。2 .能源消费强度偏大我市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约为300万吨,较2015年消减了约14万吨,煤炭消费量由增转降,促进了全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但我市部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偏大,如:定远县和凤阳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分别达到了0.703吨标准煤/万元和0.843吨标准煤/万元,远超过滁州市、安徽省0.426吨标准煤/万元和0.497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值。全椒县和来安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也达到0.457吨标准煤/万元和0.574吨标准煤/万元,超全市平均水平。3 .移动源排放不断增加滁州市2019年末机动车保有量为61.6万辆,其中,客车40.6万辆,货车为9.0万辆,摩托车为11.9万辆,保有总量较2015年增长21.2%。污染物排放总量方面。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约为2.89万吨,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