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2篇)篇1:去年以来,我区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部署决策,围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通过“五大行动”等实招硬招,不断推进农村基层人才和组织振兴。一、实施“书记领航”行动,建设过硬领头雁队伍。一是出台中共XX区委印发关于开展“书记领航”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的通知,细化任务分解,使出“真招实措”,拿出“真金白银”,加快把“书记领航”强基工程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整改清单,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实体化”,让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特别
2、是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规定了村书记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突出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二是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培训,举办2期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期选派干部专题培训班。分批次组织重点村书记、在村任职选调生、选派干部赴烟台、湖州等先发地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举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题培训班2期,共计330人次参加,为各镇村答疑解惑,研究适合的项目发展路径。通过“补钙”“充电”,进一步补齐农村基层党建短板。三是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镇街挂职。经过组织推荐,实地考察、集体研究、征求意见等程序,截至目前共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镇街挂任
3、党(工)委委员4名,进一步夯实镇街力量。二、实施“争星夺旗”行动,提振基础干部精气神。印发关于开展“XX比拼争星夺旗”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加强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激励激发干事创业动能,按照“符合实际、问题导向、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为每类村(社区)设定了“季度评星”任务标准,重点围绕“项目发展”“环境整治”“平安建设”“乡风文明”“两长建设”五大项目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每季度,区直有关单位按照标准对村(社区)进行评星,每年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拼、现场答辩,集中接受测评打分。坚持“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将所获星旗数量与村(社区)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相挂钩。截至目前共有3
4、9个村获得三颗以上红星。让实干作为、实绩突出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三、实施“XX共富”行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为抓手,加大扶持力度,拓宽增收途径,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区国有公司合作建设高标准厂房。鼓励引导集体经济参与XX区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拓宽集体经济投资渠道,释放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打造、集中突破,探索新形势下集体增收和村民共同富裕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公益性项目打通堵点。XX区出台“一方案三标库三办法”(XX
5、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农村公益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库、物资采购库、中介服务库;采购实施办法、激励及容错纠错办法、监督及防控办法)。积极为各镇村承接公益性项目抢占先机挖掘第一桶金,打通政策性障碍。2022年村均收入57.6万元,同比增长122.7%,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34个,强村比例60.71%,同比增长126.6%。四、实施“两长建设”行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两长”队伍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通过建立“两长”选拔、任用、考核、评优立体化机制,充分发挥“两长”在乡村治理中的“毛细血管”作用。共选配“两长”1595人,其中党小组长551人,村民小组长
6、1546人,交叉任职502人,交叉比例达91.1%。明确“两长”反映民情民意、协管公共事务、调解矛盾纠纷、参与重点工作、监督村级工作、参与事务决策、严格财务管理7项职责。赋予“两长”列席村“两委”会议、村级主要工作向“两长”通报和“两长”例会制度3项权限。设置“2+X”两长议事点,“两长”定期与乡贤、致富能手等开展议事,2022年以来,已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土地确权、环境整治、水利兴修、道路建设、疫情防控、防汛抗旱、防返贫监测等重难点问题800余件。XX区“两长”典型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单条采用。五、实施“一线助村”行动,让驻村干部更助村。一是做好选调生培育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选调生在村任职各项制
7、度,探索建立“带”“育”“管”“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对选调生工作经费加强指导,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率,将国情调研、为民服务等活动走深走实。2022年XX区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荣获XX省委组织部一等奖。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选派单位作用。开展“双百创评、精准培训、擂台比武、红色引领、为民办事、关心关爱”六项行动。扎实开展选派干部“驻村这一年”系列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对照年初制定为民办事的具体事项、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三个清单”,确保选派干部为民办事事项落实到位。三是深化“双联双应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双联双应”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8、,以扎实举措凝聚民心、汇聚共识。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联系服务群众,每人联系困难群众2户、信访户2户员。针对监测户、困难群体存在的就医、上学、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49个区直部门围绕“四帮”要求,与联系的109个村、社区进行会商,确定年度帮扶计划,为村、社区至少帮办1件实事。通过问需于民,实现党员干部“能做什么”与群众“想要什么”的“无缝对接二篇2:党建引领流域治理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积极探索“党建+流域治理”模式,通过党建领航聚力赋能,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流域治理的“绿色引擎”,开出治水良方。2022年,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好
9、转,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一、坚持党建领航,夯实筑牢流域治理根基。一是“河湖长制“压实治理责任。按照“市级河长抓总、县级河长抓治、镇级河长抓管、村级河长抓细”履职重点,13名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示范带动700余名县乡村三级河长、8名河道警长切实担负起流域治理职责,形成纵向联通的责任体系。将流域治理工作纳入正风肃纪综合监督检查,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细化65项重点工作任务、25项重点项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22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履职巡查5.3万余次,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4轮,立案查处环境违纪违法案件1
10、5件,批评教育和处理12人。二是“联合党委”织密治理体系。率先在全省成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党委,县级河长联络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联合党委书记,流域所涉乡镇党委书记任副书记或委员,整合流域内乡镇的人、财、物、技等资源,承担流域管护综合协调、议事协商、资源整合、研判解决问题等重点工作,实现一个决策管流域、一张清单管流域。2022年,联合党委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22次,研判解决问题35个。三是“资源统筹”提升治理实效。创新出台党建引领项目推进7条措施、统筹资源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办法(试行)等,集中将资金、项目向重点流域精准投放,实施重点小流域水质达标20个月攻坚行动,投入资金3.3亿元,实施攻坚项目
11、15个,综合治理河道18.5公里,新建堤防(护岸)8.24公里、生态沟渠8.3公里,在重点流域补水2000余万方,流域沿线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5.4%。二、坚持党建聚力,汇集形成流域治理合力。一是聚合党员率带力量。积极引导党员志愿服务,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服务队7支,实施包片责任制,开展“清河护岸”等志愿服务120余次;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政策宣传、卫生监督、巡河护河等岗位200余个,引导无职党员争做护河表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参与党员6000余人,落实承诺事项1.3万件,进一步强化身份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聚合全民共建力量。制定河流保护
12、公约,推动127个村(社区)将流域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充分整合群团组织、老年群体等力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爱我母亲河”主题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带动6000余名群众参与流域治理,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氛围。三是聚合区域协同力量。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契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建安潼党建联盟,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签署联防联控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跨界河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监管重点,组织跨区域联合巡河问河、监管执法5次,共同查摆问题,共促问题整改,变“分头治水”为“联合治水”,推进上下游水环境
13、质量整体改善。三、坚持党建赋能,全面提升流域治理水平。一是放大人才效应。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内容,选拔具有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背景干部充实流域乡镇领导班子,向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运营企业派驻第一副厂长46名,聘请专业机构担任岳阳河、龙台河、小濠溪河3条国控断面河流技术河长,与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开展战略合作,为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库支持。二是创新科技驱动。搭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成立专项化验室,设置加密监测点13个,综合利用在线监控、走航监测、无人机航拍、便携式检测仪器等技术手段,组织常规和加密巡河摸排200余次,实验室检测水样1000余批次,发现问题点位100多个并移交主管部门,以信息化精准打通治水护河“最后一公里二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流域“控源一截污一治河”系统治理,持续推动水稻全程绿色防控和中低产园改造,实施乾龙镇生物(二化螟)防治项目5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OoO亩,推广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殖模式5000余亩,建设化肥农药监测调查点333个,完成50亩以上池塘养殖场整治8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98.5万亩(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8%,推动琼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阶段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