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docx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摘要: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致患者死亡。文章从呼吸机相关性S市炎的概念、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危害、重点环节的防控建议、目标性监测方面分享呼吸机相关性市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希望能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抗击疫情一线人员预防与控制呼吸机相关的市炎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有创机械通气作为肺通气的重要支持手段,对改善患者氧合和维持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
2、dpneumoniazVA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VAP一旦发生,不但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预防VAP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环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指出,若12h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仍无法缓解患者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是此次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重要呼吸支持措施。本文就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予以解读,希望能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抗击疫情一线人员预防与控
3、制VAP提供参考依据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以期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医疗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 VAP概述1.1 概念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指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h以后,或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3。共识中的概念主要包含了VAP的诊断标准和分类。诊断标准:插管48h后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的浸润阴影,同时存在2种以上症状(体温38。C或36oCx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需排除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结核、肺栓塞等情况。VAP主要分为2类:早发性VAP,即气
4、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d内发生的VAP;晚发性VAP,即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d后发生的VAPo1.2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在日常诊疗方案中,机械通气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之VAP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VAP的患病率为6%52%,感染病死率为14%50%4-6;在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的VAP患者中,病死率可达76%,归因死亡率为20%30%7o在我国,VAP的患病率为4.7%55.8%,感染病死率为19.4%51.6%8-9.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VAP已成为临床面临的紧迫问题。共识中指出了VAP的病菌主要来源于咽喉部定植菌,胃、十二指肠定植菌和肺吸入物,发病机制
5、主要由2个途径引起。内源性途径:气管插管时可直接损伤咽喉部,由于跨越了这一重要屏障,气道的自然防御功能下降,同时降低了纤毛系统清除细菌的能力,抑制了咳嗽机制,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表面生物被膜是高密度细菌寄植部位,生物被膜中的细菌可间歇性地向气管内释放,从而引起VAP。外源性途径: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操作不严、不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病房环境消毒不彻底等,均可导致VAP的发生。1.3 危险因素及危害共识分析了VAP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个方面。患者自身的原因:年龄、原有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等。医源性因素:医疗操作技术、治疗方法、药物使用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2
6、 VAP重点环节的防控建议2.1 手卫生有研究表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手卫生,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10。共识对进行手卫生的时机给出了5条推荐意见:在接触患者之前;在进行清洁/无菌操作之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在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包括离开患者床单位前2.2 床头抬高赵静等11研究显示,与平卧位相比,半卧位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共识对床头抬高给了3条推荐意见:如无禁忌,床头应抬高3045;提倡通过教育培训、标准化医嘱、督杳反馈、品管圈等多种形式,提高护士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因治疗需要降低患者床头前,应先进行吸痰及囊上分泌物吸引,并尽快恢复至床头抬高位。2.3 声门下分泌物吸
7、引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VAP的预防效果较好省邰翱氐VAP的发生率,包括早发性和晚发性VAP12o共识关于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时机和方法给出了3条推荐意见:对于预期气管插管时间可能超过48h的患者,建议采用具有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导管;为了预防黏膜损伤,建议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可每小时采用WmL注射器进行抽吸,或每2小时采用100150mmHg(1mmHg=0.133kPa)的中心负压进行吸引;采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操作复杂,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评估,临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采取三级防护措施,应采用密闭式吸引装置,以减少气溶胶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 相关性 肺炎 最佳 护理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