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docx
《最新: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最新: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摘要抗生素耐药逐渐增加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困难,非笛体抗炎药的广泛使用,以及老龄化人口中常见的抗血栓治疗等,使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较以往更具挑战。为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新模式,由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的基础上,经多次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新版共识意见。本共识共30条陈述,分为9个部分,涵盖了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预防等内容。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0.1%0.3%1.2008年中华
2、消化杂志编委会制定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2,并分别于2013和2016年先后进行了2次修订3,4。虽然已实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根除治疗策略多年5,目前经内镜诊断的PU患病率逐渐降低,但全球范围内H.pylori抗生素耐药逐渐增加,非苗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lD)的广泛使用,以及老龄化人口中常见的抗血栓治疗等,均使PU的诊治较以往更具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PU诊疗水平,改善不同地区发展不均和诊疗水平不一的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PU诊断与治疗新
3、模式,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基于”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证据质量分为高(A)、中等(B)、低(C)和极低(D)4个等级6,7。高质量指确信真实效果与预估效果接近;中等质量指对预估效果有一定信心,真实效果可能接近估计效果,但两者也可能有很大不同;低质量指对预估效果信心有限,真实效果与预估效果可能有很大不同;极低质量指
4、对预估效果缺乏信心,且真实效果与预估效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共识制订过程: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达成相关陈述的共识。各专家组成员收到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的共识草案后,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多轮反复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后,构建初步达成共识的陈述。2022年11月23日,参会专家在共识讨论会上对陈述条款进行逐条认真讨论、必要修改和最终表决。最终表决应用电子系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意见分为5级:完全同意;保留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表决意见+占比80%,该条款获得通过,推荐强度为强推荐;表决意见+占比80%,该条款暂不予通过,需要讨论、修改和再投票;若第2次投票表决意见+占比
5、80%,该条款获得通过,推荐强度为弱推荐;如果该条款始终无法通过,则由专家组协商决定去除或暂时搁置。修订后的共识初稿经专家组所有成员现场讨论并针对推荐意见逐条投票,最终通过的推荐意见被纳入本共识。本共识针对九大类临床关注的问题,提出了30条推荐意见,并对推荐意见的证据进行了阐述。一、PU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陈述1.1:PU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消化道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破损,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00%PU最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胃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
6、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口。与糜烂等浅表性黏膜缺损不同,PU指消化道因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出现明显黏膜破损,深度超过黏膜肌层,严重者甚至达到或超过固有肌层。陈述12:PU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逐渐趋缓。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00%根据2007年在上海进行的一项内镜横断面调查显示,在同意接受内镜检查的问卷人群中,6.07%患有胃溃疡,13.31%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提示当时在上海人群中经内镜确认的PU发病率(17.2%)远高于西方人群(4.1%)8;2013年进行的一项基于问卷的全国性调查也显示,0.11%的城乡居民在接受调查2周前因
7、PU就医或误工9;2021年在上海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共纳入1108名被调查者其中经内镜诊断的PU达9.1%(+二指肠溃疡5.8%,胃溃疡2.5%,复合溃疡0.8%)10不同国家和地区的PU发病率有较大差异。2019年全球约有809万例PU患者相比1990年增加了25.82%11o但在亚洲,过去20年里不同人种(包括马来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的PU患病率均稳步下降,与H.pylori相关的PU减少的情况一致12。需要注意的是,PU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H.pylori的根除率的上升而逐渐趋缓,这可能与PU的主要危险因素从H.pylori感染逐渐转变为NSAID的广泛使用有
8、关5。据估计,普通人群中PU的终身患病率为5%10%,男性PU发病率高于女性,2019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941o二、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陈述2.1:PU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因素和黏膜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有关。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强推荐;共识水平:100.00%溃疡形成是高泌酸环境与炎症、缺血、药物、代谢紊乱、病毒、嗜碱性物质和嗜酸性物质的渗透等各因素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机体通过黏膜防御机制防止黏膜损伤,维持黏膜完整性13,当损伤因素超过防御因素或黏膜防御机制本身受到损害时,就会导致黏膜破损1413。内源性前列腺素通过调节黏膜血流、碳酸氢盐分泌和黏液分泌等,在维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消化 性溃疡 诊断 治疗 共识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