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环境学》课程讲义01环境学基本原理.docx
《安师大《环境学》课程讲义01环境学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环境学》课程讲义01环境学基本原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环境学课程讲义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词汇是最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似乎都很了解。环境科学成了很热门的科学。这是好事,我们就希望出现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局面。第一节环境一、环境:(一)、环境的科学定义:指围绕着人的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可见,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按要素分,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矿藏环境、生物环境、星球环境、宇宙环境等。社会环境包括聚居环境(如院落、村镇,城市)、生产环境(如厂矿、农场)
2、、交通环境(如车站、港口)、文化环境(如学校、剧院、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如果按功能分,有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全球环境等。(二)、环境的法律定义:1989年12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第二条,对环境作了以下的界定:”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可见,中国环保法规定的也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即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即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二、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定义: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群聚一森林、草地、矿产、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比较和思考以上不同的说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来源。2、在人类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的限制下,相对于人类需要,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3、自然资源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第二节环境要素及属性一、环境要素的概念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生存环
4、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由水组成江、河、湖、海等水体,全部水体组成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二、环境要素的基本属性环境要素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它们不仅是制约各环境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而且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环境要素的摹本属性可概括如下:1 .最差(小)因子限制律在这里,最差(小)因
5、子限制律是针对环境质量而言。它是由德国化学家J,V,李比西于1804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趋于完善。该定律指出:“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就如在“木桶原理”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这个木桶的装水量。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用其余处于良好状态的环境要素去替代,去弥补。因此,在改进环境质量时,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遵循由差到优的顺序依次改进,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2 .等值性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或数量上如何不同,但只要
6、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各个环境要素对环境质量的限制,在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具有等值性。3 .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一处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诸要素性质简单相加之和,而是比这个“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就是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是在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4 .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圈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大
7、气圈和水圈孕育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会影响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变化。三、自然环境的特点自古以来,环境似乎一直是一种公共财产,人们可以自由地、免费地、长期地使用它而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比如说公用的牧场问题,由于牧场是公用的,而牲畜是个人的,所以当牲畜的头数已经超过草地承载力的时候,每个牧民都还认为,继续增加他所所拥有的牲畜头数,对他个人来说是有利的。增加一头或更多牲畜的全部效益都归他个人所有,而草场过度放牧的绝大部分代价却由其它牧民分担了。由于所有的牧民都会这样想和这样做,结果公用牧场上的这种个人自由给全体牧民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为2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学 师大 课程 讲义 01 基本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