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环境学》讲义第10章 规律规则原理.docx
《延大《环境学》讲义第10章 规律规则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大《环境学》讲义第10章 规律规则原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十章规律规则原理第一节规律规则原理概述一、规律(-)规律内涵规律,亦称法则,是事物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体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秩序,也是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相对静止的内容。规律具有客观、隐蔽、普遍、稳定、强制和适应等特性。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五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自从环境问题引起人类重视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人类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不亚于人类历史上的另外一个共识“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事实上,人类活动会改变环境的自然状况,这种状况的改变往往又破坏了
2、人与环境的和谐,但自然状态的改变并不违背自然规律。例如,氮、磷负荷排入湖泊导致藻类疯长,造成水质下降,而营养物质增加会促进藻类生长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又如,人类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它损害了人与环境的和谐,而森林被砍伐之后势必出现水土流失正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再如,人类向大气排放氟里昂,诱发臭氧空洞,使地球失去了阻挡紫外线的天然屏障,而氟里昂自进入大气之后直至臭氧层的破坏所经历的一切复杂过程都不违背自然规律。(二)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它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规律具有隐蔽性,通常隐藏于事物内部,不能为人的感官所直接认识,只有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才能
3、够把握。人们必须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二、规则(-)规则的定义规则是人为规定的、规范人类行为的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法律条例、标准规范等的总和。(二)规则分类按照所规范的人类行为特征的不同,规则可以分为:社会规则、经济规则、技术规则和环境规则四类。社会规则: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使人类社会活动有序化的规则的总和,主要由风俗、习惯、时尚、道德、纪律、法律、规章制度、宗教教义等组成。经济规则:规范人们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使人类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有序化的规则的总和,主要由生产关系、市场规范等组成。技术规则:规范人类技术行为的规则,主要有行业技术
4、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工艺规范等;环境规则: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规则统称环境规则。三、规律与规则规则与规律都制约着人类的行为,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四、规律与规则原理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偏离规律的规则往往是事物发展的离心力,背离规律的规则常常是发展的阻力,只有顺应规律的规则才是发展的动力。例如,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计划经济体制偏离了这一基本规律,制约了经济发展;而市场经济体制顺应这一规律,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近50年来先后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上述论断。从“谁污
5、染、谁治理”和“谁污染、谁付费”实践中也证明,后者是对环境规律的反映。第二节环境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一、环境基准(-)定义环境基准是环境质量基准的简称,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它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0.115mgn时,对人体健康就会产生有害影响,这个浓度值就称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基准。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质量基准;水质量基准;土壤质量基准。一般无法律效应。(二)环境基准的研究环境基准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研究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一般耗资大、费时长,需要大量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结果具不确定性;环境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学 延大环境学讲义第10章 规律规则原理 讲义 10 规律 规则 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