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淋巴细胞白血病.docx
《中医医案--淋巴细胞白血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案--淋巴细胞白血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医案一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被列为中国十大高发性肿瘤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1.1.)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从而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淋巴结及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易复发,预后较差。药物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药物化疗产生的严重毒副作用较大,并且肿瘤细胞会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导致化疗失败。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抗氧化能力,也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逆转肿瘤细胞耐药、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等。中医认为,白血病症状不一,与“虚劳”相似,病位在骨髓,变化在气血。肾虚是本病的本质,其病因病机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正气亏虚,瘟毒内蕴,日久化热,毒热攻注骨髓,损伤脾胃及三焦,使阴阳失常,而致造血异常。中医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分型和治疗方案不完全统一,但病在骨髓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主张治疗急则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缓则以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为先。张某,男,64岁,内蒙古满洲里市人,于2010年4月1日陪同家人到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治病,偶然进行体检,血常规显示白细胞71.92x1.O91.,查消化系彩超:肝回声弥漫性改变、胰腺回声
3、改变、脾大。患者自觉乏力,无发热、疼痛等症状,未予处置。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大”收入院,入院后经骨穿检查结果显示:幼稚淋巴细胞多见占41%,结合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1.3型。分别给予VDP.MA.VP化疗方案,骨髓象达到缓解,给予筑喋吟、阿糖胞昔及中药膏方巩固治疗。本病例西医诊断无误,多次骨穿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诊断为虚劳。治则:补肾健脾,填精益髓,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一诊患者2010年4月经骨穿确诊后,给予VDP、MA化疗方案进行化疗。骨髓象达到缓解,白细胞基本正常。又给予口服筑喋吟维持治疗,于2011年10月开始服用中药膏方进行巩固治疗。处方:黄黄20g、
4、西洋参20g、茯苓15g、生白术15g、半夏15g、砂仁15g、厚朴15g、枳壳15g、夏枯草20g、川楝子15g、半边莲15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5g、鸡内金15g、三棱15g、白芍20g、当归20g、陈皮20g、炒麦芽20g、生山药20g、熟地20g、枸杞20g、麦冬15g、山茱萸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地龙15g、鳖甲15g、生慧米20g、山慈菇15g、炙甘草10g、制首乌20g、杜仲15g、肉灰蓉20g、寄生15g、黄精15g、补骨脂20g、淫羊蕾15g、苍术20g、桑意20g上方14付加蜂蜜熬制成膏,每日2次,每次20g,温水调服。二诊2013年3月28日,患者又
5、复查骨穿检查,结果显示:A1.1.缓解骨髓象,一般状态良好,按VP化疗方案巩固治疗,同时继续服用中药膏方配合治疗。处方:黄黄30g、西洋参15g、桂枝15g、熟地20g、山茱萸20g、枸杞20g、麦冬20g、炒山药20g、茯苓20g、当归20g、川苜20g、炒白术20g、白芍20g、陈皮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知母15g、丹皮20g、菟丝子15g、焦三仙各30g、丹参20g、苦参30g、半边莲20g、白花蛇舌草30g、枳实20g、厚朴20g、半枝莲20g、山慈菇20g、黄柏10g、杜仲20g、寄生20g、莱瓶子20g、地龙20g、续断20g、百合20g、制首乌20g、焦榔片20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医案 淋巴细胞 白血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