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docx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班级一年级教师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以及简单易懂的古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味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味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3初步启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背诵、记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学方法讲授、诵读教学进度内容周次内容周次三字经14句1学习古诗1三字经58句2学习古诗2三字经912句3学习古诗3三字经1316句4学习古诗4三字经1721句5学习古诗5三字经2225句6学习古诗6三字经28一29句7学习古诗7三字经3033句8学习古诗8三字经3448
2、句9学习古诗9三字经4951句10学习古诗10班级教师第(9)周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期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分享同学们的感受二、学文晓理:提问:为什么
3、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引入:感恩。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量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顾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非但配合,还总是睁眼。无非,我觉得当时助教体味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三、熟读背诵自己读熟分组检查,指名背诵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三、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国学课教案班级教师第(10)周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
4、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方法讲故事教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揭题二、学文晓理三、扩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晓理: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恭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一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5、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3、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6、。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向来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模范。4、那末,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5、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6、老师解释语译部份。7、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8、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三)扩展活动: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国学课教案班级教师第(1)周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这几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国学 计划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