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docx
《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一、凝血四项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是由凝血酶原被激活而来的。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参考范围: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贫血、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物质等。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长期口服避孕药、Dl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2 .凝血酶时间(T
2、T)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实验。参考范围: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TT延长多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肾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Dl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TT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无临床意义。3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参考范围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APT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H、X
3、I、IX、VnI、X、V、II、PK、HMwK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出血、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V、VIIE血小板增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4 .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维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l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作用下可转变为纤维蛋白。参考范围:24gL0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凝血 四项 结果 解读 标本 采集 注意事项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