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构建“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docx
《在“双减”背景下构建“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双减”背景下构建“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双减”背景下构建“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适性育人,以高质量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为一,并提出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工作目标。什么是“五育”并举,为何要践行“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备受关注和探索的前沿话题。“五育”并举不是简单地将德智体美劳聚合在一起,“五育”一定是
2、互育、渗透、融合的,更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五育”并举,缺一不可。那么是将“五育”孤立地一一举起,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各自为政,互不越界,在各科课程教学中各自封闭,互不综合,还是将“五育”融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发展,“五育”不可偏废,应重平衡,同等重视,互渗互成。但目前“偏于智、疏于德、孱于体、抑于美、欠于劳”,只教不育,成了“五育”失衡和“五唯”的真实写照。笔者所任职的某某市某某路学校,聚焦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明确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
3、“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体系,助力学校教育品质全面提升。构建“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困境探索研究中发现,当前不少学校“五育”并举工作在推进中陷入困境:一是校长的教育观、课程观亟待改变。校长的育人格局不够完善,缺少正确的“五育”理念,导致顶层设计导向偏失,出现智育的领跑与其他各育失调、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长期失衡的矛盾。二是教师的改革意愿与能力较为薄弱。很多教师在考虑自身职责时,仅从自己的岗位职责出发,很少从全学科和全员育人的视角来看待教育。三是新评价标准的姗姗来迟。“五育”并举呼唤教育评价制度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但是对学生评价制度的变革,而且是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制度的变革。评价不仅要注重对生
4、、师、校综合素质的考量,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避免出现“素质教育是绿叶,应试教育成鲜花,评价模式统一化”的现象。四是学校改革持续性不强,更多的是短期、阶段性的改革。五是学校更多的是只顾自身发展,不能兼顾多方利益,不能实现家长、社会、国家教育生态的多方共赢。基于“双减”背景构建“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意见的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由校长牵头着力构建“德润某某”“智慧某某”“体耀某某”“美映某某”“劳悦某某五大课程体系,并将此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减 背景 构建 并举 校本 课程体系 实践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