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疾病。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方式、休息及排泄等情况。(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5)中医证型: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b.痰热内闭证。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
2、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苔黄腻。c.元气败脱证:证候: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b.风痰阻络证。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c.痰热腑实证。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d.气虚血瘀证。证候: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清,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阴虚风动证。证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
3、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良肢位摆放,防跌倒、坠床等意外。(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情况。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6)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Q及时记录服至宝丹、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使用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注意安全防护Q(7)饮食护理:宜进低盐低脂饮
4、食,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饮食有节。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证营养。(8)情志护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防止七情内伤。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消除不良情志Q针对病情较重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对能力。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9)临证(症)施护:突然昏迷、不省人事者,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急救
5、,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遵医嘱放置胃管,采用鼻饲,以保证营养。半身不遂者,协助医生进行良肢位摆放。遵医嘱按摩穴位或给予艾条灸促进康复。言语蹇涩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敲打穴位。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进行语言康复指导训练。痰多息促者,室内应空气流通,取头高足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实施循经拍背法。(10)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意识障碍:a.遵医嘱取着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b.遵医嘱贴敷头部腌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半身不遂;a.协助康复医生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急性 脑梗死 中医 护理 常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