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docx
《肠造口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造口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肠造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何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皮肤黏膜分离包括浅层分离或深层分离、部分分离或完全分离;完全深层分离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常见原因有造口黏膜缺血坏死、缝线脱落、脂肪液化、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皮肤黏膜分离常发生在术后7日内,一般发生在术后48h。一旦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分离处的伤口将会影响造口袋的粘贴。如果造口袋粘贴不牢,粪水渗漏污染伤口及造口周围皮肤,不仅影响伤口愈合,还会刺激皮肤,增加患者心理与经济负担。
2、如何预防和处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为预防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应常规在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或第6日更换造口袋,密切观察造口情况,及时发现有无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出现。处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之前,首先应评估造皮肤黏膜分离的大小、深度、颜色,是否有潜行及潜行的深度、范围,创面渗液的量、颜色、气味。对伤口的评估采用时钟法,头部为O点方向,脚为6点方向,用专用的伤口测量尺测量伤口面积及深度。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进行伤口处理。对于浅层皮肤黏膜分离,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创面局部使用造口护肤粉或溃疡贴,或取适当大小藻酸盐敷料覆盖创面,外层涂抹防漏膏,也可覆盖水胶体或薄泡沫敷料,最后粘贴造口袋
3、。对于深层皮肤黏膜分离,如果伤口有感染,则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使用藻酸盐银离子填充,感染控制后改用藻酸盐敷料填充,再粘贴裁剪好的凸面底盘并套造口袋,并配套使用造口腰带。早期每2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感染控制后,皮肤黏膜分离处全部呈红色肉芽组织时,可34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直至创面愈合。粘贴造口袋时注意造口袋底板必须将伤口全部覆盖,防止粪水污染伤口,必要时使用防漏膏。伤口愈合后应评估造口有无狭窄,及时进行处理,适时扩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组织易收缩,导致造口狭窄,应及时扩张造口,防止造口狭窄。扩张造口应在术后1周以后开始,如过晚,瘢痕已形成,
4、造口已出现狭窄,影响扩张造口效果。何谓肠造口旁疝?肠造口旁疝是最常见的肠造口周围并发症,指一部分大网膜或肠管经由筋膜缺损处积聚至皮下组织,疝的大小可由小突起至巨大包块不等。肠造口旁疝会有腹部坠胀不适感,不仅影响美观,也增加贴造口袋的困难,严重的肠造口旁疝可引起肠梗阻和肠坏死。疝囊扩张牵拉腹壁和造口皮肤时可出现腹部疼痛不适。诱发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体重增加、恶性疾病、尿路阻塞性疾病、阻塞性肺疾病、放射线治疗、过早劳动、应用激素等。如何预防和处理肠造口旁疝?术后68周避免负重,注意预防感冒和避免打喷嚏,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量避免咳嗽;早期下床活动时注意用腹带或弹力裤约束造口周围
5、。营养不良患者注意加强营养。对于易复性旁疝,即平卧时肠管可以还纳、腹部恢复平坦的旁疝,使用医用造口腹带或者由AB收腹内裤制作的腹带,使用腹带前要平卧,腹部恢复平坦后再将腹带固定于腹部,同时要注意避免一切升高腹内压的动作和行为,如提重物、慢性咳嗽、用力排便等。对于嵌顿性造口旁疝,即平卧时肠管不能还纳、腹部仍不恢复平坦,宜请医生会诊,建议手术治疗。何谓尿酸结晶?泌尿系统造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黏附的白色或灰色粉末结晶体就是尿酸结晶。其形成原因是细菌将尿素转化成晶体。如何预防和处理尿酸结晶?选用抗反流功能的造口袋,卧床时及时调整造口袋开口方向,以防尿液接触皮肤。每日服用4g维生素C酸化尿液,保持饮水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造口 周围 并发症 预防 康复 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