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务院令第674号),按照XX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探索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丧失学习能力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实现“全纳”教育,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推进我县残疾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送教对象具有XX县户籍且在本县居住,因重度残疾而丧失学习能力不能正常到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二、工作原则(一)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的原则。实施过
2、程中充分尊重家庭意愿,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送教方案。(二)个别送教和集中送教相结合原则。可以单个送教,也可以将同类型、同区域的残疾学生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集中送教。(三)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送教过程要结合家长实际,有效教给家长如何护理、教育残疾儿童,充分发挥家长、家庭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四)坚持“医教”和“送教”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和康复训练过程中,送教教师既要培养残疾学生优势能力,发展其特长,又要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做好缺陷补偿和功能代偿相结合的补救性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三、送教内容包括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残疾儿童少年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
3、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一)教学内容:学科类知识;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对其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二)康复训练:运用“医教结合”对其进行感知、运动、语言等康复训练,以达到缺陷补偿的目的。(三)家庭指导: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四、实施办法(一)摸底调查核实,确定送教对象。每学年开学前,各责任学校对自己辖区内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入户调查摸底,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县教育局与残联、卫健局等部门协调好相关工作,组
4、织人员对全县适龄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调查核实,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二)制定工作计划,夯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学校制定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组织有“送教上门”需求的学生家长填写送教上门申请表和签订送教上门家校联系协议书,做好“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准备工作。(三)建立教师队伍,提升业务能力。依托XX县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建立一支“普校+特教”组成的“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由有关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教学指导服务工作。XX县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定
5、期不定期为“送教上门”教师做好业务培训工作。(四)准确量化评估,落实“一人一案”。针对送教对象,教师首先摸清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疗史、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期望等。其次对学生进行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再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做好准备。(五)落实送教措施,提高送教实效。“送教上门”工作原则上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严格根据送教课时计划,采用直观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提高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对送教对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特殊教育 上门 工作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