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特色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群建设特色创新.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专业群建设特色创新一、实施背景近年来,长沙市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建设长沙工业园为核心,发展再生资源、碳素、机电制造等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战略,以发展屈原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着力培育精品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长株潭休闲娱乐后花园。现代农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二、三产业的发展,市内园区企业及现代服务业出现了“用工荒”、“技工荒”。二、主要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及转型发展战略,顺应产业转移人才对接的新要求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期望,大力实施“新
2、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全面开展普惠式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老百姓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三、工作过程(一)理顺“两个机制”,强化“促转型”、“强后劲”保障力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培训组织。成立以学校主管培训工作副校长为组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培训科联合专业科,组织成立培训工作小组,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教师,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建立“一联会”、“六统一”工作机制,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创新管理体制。学校联合各
3、乡镇农职校,构建完善的职业培训工作网络,形成了全市大职教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职教工作中体制不顺的问题。(二)把握“三个环节”,打造“规模化”、“特色化”培训力。转变培训方式。以“委托代培”等形式组织培训,实现由“填鸭式”培训向“订单式”培训转变;建立学校与企业及产业基地无缝对接机制,把培训课堂搬到现场,实现由“课堂式”培训向“车间式”、“田间地头式培训转变;发挥学校农艺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的主阵地作用,实现由“分散式”培训向“集中式”培训转变,有效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效率。突出培训重点。以发展观光农业经营为重点,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以发展家庭服务业为导向,开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以现
4、代农业发展为方向,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人员技能培训;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为工业园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以解决困难人群就业为总揽,帮助残疾人、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紧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实行“村民点单、政府开班”。位于长沙大山深处的玉池乡,盛产楠竹,以往成竹最多每根能卖十几元。当地村民申请要办一个竹雕培训班。但当时没有教师,就从江西高薪请来两位专家,让50名村民学了整整一个月。组建了一家竹木艺术品加工厂,学员们可自主创业也可进厂当工人,现在一根楠竹的价格可增值到五六十元。(三)构建“四个平台”,增强“富脑袋”、“鼓腰包”推
5、动力打造培训宣传平台。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农家、基层一线广泛宣传培训政策,把培训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让“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培训工程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让老百姓有想头、有甜头,实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建立培训数据平台。按照人口普查方式,逐村、逐户、逐人摸底登记,掌握每个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培训需求,建立市、乡、企业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该平台现已经成为政策宣传的“窗口”、信息传播的“载体”、服务培训的“指南”、培训计划制订的“智库”,学员实现就业的“桥梁”。构筑培训师资平台。以我校农艺专业教师为基础,聘请多名市内外专家学者,组建了培养工程专家讲师团;同时,从省内各高职院校聘请客座教授,为“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培训工作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搭建经费保障平台。市财政每年统筹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全市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实行“免学费”的优惠政策,有效调动了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