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
《21、《孟子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孟子二章》导学案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戒(3)往送之门,戒之日()(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居居()天下之广(6)居()道独行其道()(8)妾妇之道()正(9)以顺为正者()(IO)立天下之正位()4、翻译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学习研讨5、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6.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大丈夫?7.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峻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精读精炼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 .请简耍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4 .翻译“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5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赖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1、二章【学
3、习目标】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见,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两文;3、理解“富贵不能淫”的含义: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加忧患意识,以乐观的看法对待生活。【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学问,驾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正确相识“富贵不能淫”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学问徒接】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化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
4、”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生活在兼并斗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见“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见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文章始终以雄辩著称,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概足够,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镇静自若;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困难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运用说明】:A层完成全部题目,B层完成除带“”外的全部题目,C层完成除带“”外的全部题目。富贵不能
5、淫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1)往之女家()()(2)富贵不能松()()(3)丈夫之冠也()()2.说明加横线词语含义(1)安居而天下熄()(2)父施之()(3)与民由之()(4)富贵不能淫(5)独行其道()(6)贫贱不能移(7)以顺为正者()()()((8)居天下之广居()()(9)得志()()(10)威猛不能厘(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并说明意思3.一词多义校本作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7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股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二章 21 孟子 导学案 答案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