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
《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中学教学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行为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管理规定。一、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学校要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根据实施创新课程的需要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端正办学思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各项措施。2、学校将严格
2、执行省颁课程计划。根据省颁课程计划,制订合理、科学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及课程实施要求评价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3、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决策学校教学工作,解决教学工作实际问题,建立教学研究的落实和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开展课堂改革各项工作。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重视家校联系;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4、教务处要做好学校教学的具体管理、指导工
3、作。学期初教务处要组织制定教务处、学科组、备课组的教学活动计划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并加以落实。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每学期要检查二次教师的教案、抽查学生的作业,对教师的优秀教案、学生的优秀作业组织展览或给予表扬,协调各级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期中、期末考等质量检测工作,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抓好教学反馈。5、教务处指导和协调各级部做好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并做好抽查和督促工作。(1)各年级管理小组每天上课期间要课堂教学巡视,了解课堂教学进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予以解决,巡视主要内容是:检查教师有无迟到旷课情况。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师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教
4、室(实验室、操场)或提前下课。检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上课期间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不得出现随意聊天、睡觉、交头接耳等违纪情况。(2)教案和作业检查。各年级在期中和期末业务检查活动中要全面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从“质”和“量”两个层面进行量化。教务处实行不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以改进教学工作。(3)征求学生意见教务处每学期至少征求一次学生对各学科老师的评议意见,学生评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教务处要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年级管理小组,对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限期改正。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意见,有则改之,无
5、则加勉。6、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更新、要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1)备课组要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学期末有总结;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级公开课。(2)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活动,制定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用人机制,培养一支质量优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
6、准,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高考要求和学生状况进行备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安排好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严格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五个环节),规范教学每一个环节,优化教学过程,选择适应学生要求教学活动方式,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好作业、练习、测试卷等。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讲究课堂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认真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学管理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