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
《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规范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保障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坚决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根据关于加强全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以“能建尽建、布局合理、安全规范、便民高效为原则,在满足城市规划、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尊重居民意愿,优化审批流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全面推动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二、建设方式根据既有居民住宅小区
2、闲置空间等实际,充电设施建设场所可以选择地上公共场地、原有非机动车棚或者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地下车库等公共部位。充电桩样式可以选择安装壁挂式充电桩、立柱式充电桩、多路集中式充电桩。(一)已纳入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2000年以前建成),原则上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结合居民需求制定改造方案,与改造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二)未纳入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和其他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由业主委员会或者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经业主共同决定,通过利用小区共有部分和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收益、发动居民筹集资金、委托已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投资、与
3、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合作建设等形式,配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手续。三、选址布局既有居民住宅小区配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应结合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建筑分布和居民需求等实际进行总平布局,参照执行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技术规范(DB32/T3904-2020),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充电场所优先设置在楼栋山墙、巷尾等室外露天区域。不具备室外设置条件、需要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应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独立划分防火分区,与建筑物其他区域分隔。(二)充电场所与其他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建筑防火间距、
4、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得影响消防设备、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使用,并按照消防技术规范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三)室外场所不得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学校教学楼及其集体宿舍、医院病房楼和门诊楼等贴邻而建。(四)室内场所不得占用、堵塞建筑走道、楼梯间及前室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门厅等公共区域,不得影响室内消防设施正常使用。对无固定停放场所、场地资源紧张的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召集资规、住建、城管、消防等相关部门会商同意后,可集约利用小区周边有条件的公共场所配建公用充电设施。四、职责分工(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辖区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
5、施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居(村)民委员会有序推进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监管。(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牵头推进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工作,统筹计划安排,强化督导检查,定期分析研究,汇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小区共用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三)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督导协调供电公司配合做好小区集中充电设施用电容量和接电位置的协助和指导,提供充电设施用电申请服务保障,非营利性充电设施执行居民用电价格标准。(四)公安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公安派出所依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既有 居民 住宅小区 电动自行车 集中 充电 设施 建设 指导 意见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