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docx
《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目录1儒风新生活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益探索.22 .学问功夫本领103 .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斗争勇士144 .永葆三个清醒答好组工赶考卷185 .以一心为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26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257 .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298 .传承革命精神坚持铸魂育人329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3910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个人的事4211 学习要有学到底精神4412 .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会聚青春才智4913 .锤炼选人用人的过硬本领54儒风新生活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益探索发表时间:2022-09-2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
2、党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的、历史的产物,将是在实践中不间断充实内涵的历史过程。新时代,如何弘扬好、发展好、实现好儒家文化所提出并积极倡导的小康社会、大同世界,需进一步加强儒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课题研究,努力打造新模式、新样板、新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儒家聪明才智。省曲阜市孔子文化发展促进会
3、及国学推广创新联盟成立儒风新生活推广委员会,以新时代、新儒学、新作为为己任,提出儒风新生活,旨在践行两个结合,发挥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一、应运而生、顺势而为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K)O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
4、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不间断发展,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不间断升华,将中华文明和共产主义理想深深地结合起来,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提供了牢不可破的精神根底和信仰根基。中华文明核心的儒家传统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在契合性就在于两者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发展当成最终目标,都关注人和社会的和谐,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内在契合性加上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性,最终决定并形成了符合中国
5、发展实际的新思想,同时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变化带来新需要,新需要提出新命题,新命题呼唤新模式。为此,曲阜市孔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及国学推广创新联盟在曲阜发起并建设儒风新生活社会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推进儒学思想精华生活化、民俗化,探索打造和中国道路相匹配、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引领社会文明风气,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重新让人们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重新让人们找回对传统文化的赤子初心,重新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向往追求一个高尚纯洁的精神家园。二、彰显使命、大有作为儒风新生活这一美好蓝图的目标依据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严谨态
6、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贯穿起来,把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文化根基奠定在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根底之上。目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思想格局和文化结构的重大调整,在国内
7、外产生巨大影响,迅即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威望,也赋予了儒风新生活新的内涵及意义。儒风新生活的成立得益于世界文化评价体系对东方文化价值的追求及判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周公制礼作乐,是对中华文明社会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标准性改造。孔子归礼于仁,则承继周初的敬德思想,将礼乐制度内化为中华文明的儒家传统。因此,要理解中华文明,首先要理解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并非一元独大的专制文化,而是多元融合的包容文化。儒家关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满厚重滋养。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膜,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党建 评论 汇编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