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及所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难点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讽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难点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撑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等。它是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二】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
2、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个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民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稳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积极争取“士”的支持。【三】常考文言知识速查重点字跌(yi)丽窥(kui)镜谤(bing)讥时时而间(jidn)进衣冠(gudn)期(ji)年皆朝(cho)于齐【四】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五】一词多义1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形容词,上等)上书谏寡人者(动词,进献)2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介词,如,比
3、)门庭若市(动词,好像)孰孰视之(形容词,同“熟”,仔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结构助词,的)孰视之(代词,指徐公)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于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6,美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美丽)7.朝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皆朝于齐(动词,朝见)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六】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方圆的疆土;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2 .明日徐公来(古义:次日,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3 .
4、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与“公”相对)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5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6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于揭露、批评或嘲笑)7 .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文中指身高;今义:修理)【七】词类活用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8 .面刺寡人(名词用作状语,当面)3.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4.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八】文言句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示判断)省略句
5、朝服衣冠(句前省略主语“邹忌”)倒装句1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2 .能谤讥于市朝(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能于市朝谤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九】成语积累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十】名句积累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2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十一】教材预习问题速查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
6、讲真话有时是很困难的;对听者而言,要想不受蒙蔽,则需要开明的气度和明辨的睿智。课文讲述的这个故事中,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家”中悟出“治国”的道理。为什么邹忌能保持如此的清醒?他又是如何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呢?【示例】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可见他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原因,最终求得真理。邹忌能成功说服齐威王主要在于他说话的技巧。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齐威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威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另外,纳谏者齐威王有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说话是一门艺术
7、,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数历史故事说明: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能丧国。三、课文精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帙丽。【铺垫】【描写外貌,为下文做铺垫】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插叙】【点出邹忌进一步问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中的“忌不自信”显得自然有据。】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反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J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面对
8、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说明他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蒙蔽、实事求是、善于反思和自省。】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J【妻、妾、客不同的回答,分别表现了什么心理?妻的回答,表明了妻对邹忌的偏爱,反问句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字,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仍用反问句,表明了妾低微的地位和卑怯、顺从的心理。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字,且只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敷衍、逢迎的态度。】【文章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第段却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是否离题?为什么?不离题。邹忌的生活经验是他讽谏齐威王的依据。作者对邹忌由受蒙蔽
9、到清醒的过程的叙写,就是对受蒙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中心来写的。】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是下文进谏的缘起。【注释】:(1)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2)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3)齐王:即齐威王,威王。(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5)修:长,这里指身高。(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7)映丽:光艳美丽。(8)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9)窥镜:照镜子。(10)孰:谁,什么。(11)与:和比。(12)及:比得上(1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10、。(14)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15)若:如。(16)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17)弗如远甚:远不如Q弗:不。(又:更。(19)寝:躺着。(20)美我者:赞美/认为美(21)私:动词,偏爱。【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
11、:“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J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入朝见威王,先叙说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证据。】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J【类比说理】【类比说理:作者写
12、邹忌由家事到国事劝谏齐威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入情入理,使齐威王乐于接受,劝谏效果很好。】第二部分():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威王。【注释】:(1)诚:确实。(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3)方千里:方圆千里。(4)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5)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6)莫:没(7)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8)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
13、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王曰:“善J说明齐威王虚心接受邹忌的讽谏,是一个英明的国君,同时也衬托出邹忌的讽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说明贤臣明君相得益彰。】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战胜于朝廷”
14、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邹忌善于讽谏,以小见大,以自身经历进行类比,使齐威王乐于接受意见;二是齐威王能接受讽谏,并积极采取措施。】【臣民进谏分为哪几个阶段?这说明了什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门庭若市”,描写了进谏人数之多,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弊病。第二阶段:“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者逐渐减少,最初的进谏已取得预期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第三阶段:“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国政治清明。】第三部分():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并取得巨大成效。【注释】(1)面刺:当面指责。(2)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3)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
15、思。(4)门庭若市:宫门前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5)时时:常常,不时。(6)间:间或、偶然。(7)进:进谏。(8)期年:满一年。(9)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译文】齐威王说:“说得真好J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J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四、课文整体点拨【一】课文主旨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明智、精细、善于推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二】课文结构妻一一私臣三问答三思妾一一畏臣悟已之蔽”一一起因客一一求臣宫妇左右私王三比朝廷之臣一一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