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衰弱与脑小血管病(全文).docx
《2022衰弱与脑小血管病(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衰弱与脑小血管病(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衰弱与脑小血管病(全文)2013年LanCet发表的一篇综述对衰弱进行了明确的限定,指出衰弱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患者经历较小的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事件发生。目前,大多数对衰弱的定义都优先考虑身体维度,但其他因素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学者根据衰弱的主要影响领域,衍生出了一系列衰弱的亚型,包括身体衰弱、认知衰弱、社交衰弱、心理衰弱以及口腔衰弱,其中认知衰弱是近10余年来讨论的热点。认知衰弱的定义2013年,国际营养与衰老协会(IANA)和国际老年与老年病协会(IAGG)成立共识小组,首次明确地将认知衰弱定义为衰弱的
2、临床亚型。其主要有两个诊断依据:L同时存在身体衰弱以及认知功能损害;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这是第一次将人的身体层面与认知层面结合在一起分析,为今后讨论体力与认知功能间交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思路。2022年Sugimoto等人提出了两种认知衰弱的亚临床状态,包括可逆性认知衰弱和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其中可逆性认知衰弱表现为身体衰弱伴随主观认知功能下降,而潜在的可逆认知衰弱则是临床前身体衰弱伴随轻度认知功能减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认知衰弱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12.1%o如除外痴呆患者z认知衰弱的发病率降低至1.8%以下。但在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认知衰弱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为10.7%-39
3、.7%o认知衰弱的机制近年来一项研究指出,认知衰弱在各个年龄段的人口中维持着相对一致的发病率,与衰老的直接关系并不明显,因此可能有多重机制参与其中。LanaSargent等人对认知衰弱可能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发现遗传改变、营养和脂肪代谢异常、炎症相关蛋白水平的升高、肾脏功能障碍、免疫及内分泌代谢紊乱、新陈代谢异常等一系列指标与认知衰弱存在密切联系,但这些功能障碍如何导致认知衰弱的发生尚不清楚。有学者指出,miRNAs可能在这些重要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miRNA结构及功能失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衰弱和认知障碍的进展。虽然证据有限,但有几个小样本量的研究证实认知衰弱患者在miR-92a-
4、3p和miR-532-5p有明显缺陷。国内的一项研究针对CSVD患者认知衰弱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丙二醛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衰弱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CSVD与衰弱及认知衰弱近年来随着对CSVD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衰弱,尤其是认知衰弱与CSVD存在密切关联,为更好地理解疾病,不少研究开始探寻两者的相互关联。2017年,TASCOG研究针对CSVD影像学标志物与衰弱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这是第一项探讨衰弱与CSVD间的相关性的大型的研究。结果显示LI.CMB以及WMH是衰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调整混杂因素后W
5、MH与较高的衰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纵向的随访过程中,WMH、CMB以及Ll均随着时间推移显著恶化,但仅WMH在衰弱组与非衰弱组进展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严重程度WMH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将WMH按体积进行了分组,结果发现与第1分位数相比,只有35分位数的WMH与衰弱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而随着时间推移,对基线水平较低的患者而言,WMH体积较大的老年人,衰弱得分增加得更多。2019年发表的一项CSVD患者衰弱的研究,对WMH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衰弱还是衰弱前期,WMH体积显著升高,主要以脑室周围融合性病变为主,深部白质病变无明显差异。该研究还首次针对W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衰弱 血管病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