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docx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162.006)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L31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
2、、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o(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
3、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3 .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W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162.00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
4、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头颅CT扫描。.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血小板检查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泡菌素,头抱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推荐使用头抱嚏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0.5gTg次,一日2-3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对本药或其他头抱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
5、行皮试。(2)推荐头抱吠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075gT.5g/次,一日三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mgkg,分3-4次给予;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酎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酎清除率20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T.5g;肌酎清除率10-20ml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酎清除率10mlmir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对本药或其他头抱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3)推荐头抱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I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脑膜 血肿 临床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