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构件合理设计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构件合理设计规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8.结构构件合理设计规定:一.基础1 .)柱下独立基础的宽高比不大于2.5。当柱下独立基础的边长不小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交叉布置。2 .)在比较匀称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匀称,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当不满意上述要求时,按弹性地基梁计算。3 .)当地基比较匀称、上部结构刚度较好、筏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柱间距及柱荷载的变化不超过20%时,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按倒楼盖法进行计算。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宜
2、按弹性地基板理论进行计算。4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o5 .)单桩承台宜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联系梁;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联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6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采纳粉煤灰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天或90天。7 .)筏板厚度大于2m时,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二 .楼(屋)盖结构1 .)楼(屋)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不宜高于C40。现
3、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小于100mmo2 .)现浇楼盖:a.: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跨厚比不大于30,双向板的跨厚比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的跨厚比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的跨厚比不大于30。b.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采纳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c.预应力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1/50采纳,且不小于15Omrno3 .)受力简单楼盖:a.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b.地下室顶
4、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纳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纳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纳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c.高层建筑的顶层楼板厚度不小于120mm,双层双向配筋。4 .)江苏省地区住宅楼盖:a.现浇楼板厚度不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小于90mm。b.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直径8间距100的双层双向钢筋。c.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纳梁式结构。三 .框架结构1 .)主梁截面高度可按(1/10-1/18)L确定(L为计算跨度)。2
5、 .)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柱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柱轴压比满意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第条要求。3 .)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第.1条要求。4 .)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
6、非抗震设计和6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如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可实行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四 .剪力墙结构1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2 .)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3 .)a.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ob.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5,且不应小于
7、160mm。c.当墙厚不能满意以上要求时,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4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地下室顶板算起。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剪力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5 .)一、二、三级剪力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四级剪力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o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
8、15%采纳。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IOmmO6 .)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mm时采纳双排配筋;当厚度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Omm时采纳三排配筋;当厚度大于70Omm时采纳四排配筋。7 .)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对于剪力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剪力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剪力墙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
9、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以上部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8 .)短肢剪力墙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条设计。9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连梁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五 .框架-剪力墙结构1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2 .)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担当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3 .)剪力墙宜贯穿房屋全高,避开刚度突变。
10、单片剪力墙底部担当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可保留,亦可做成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暗梁截面高度可取墙厚的2倍或与该片框架梁截面等高。4 .)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5 .)剪力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钢筋直径不宜小于IO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o六 .异形柱结构1 .)受力简单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纳一般框架柱。异形柱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2 .)异形柱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
11、高于C50。3 .)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异形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5。4 .)框架梁截面高度可按(l10l15)lb确定(Ib为计算跨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40Omm。5 .)异形柱结构的填充墙与隔墙应优先采纳轻质墙体材料。七 .砌体结构1 .)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表7.1.6的要求。2 .)构造柱设置部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表7.3.1的要求。3 .)圈梁设置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表7.3.3的要求。4 .)有抗震设防的多层砌体房屋,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5 .)楼梯间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第条要求设计。6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其次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其次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其次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托墙梁按建筑抗震设计法律规范GB50011-2022第条要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