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现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不同类型。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由于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染而致病;乙型肝炎病毒可由血液传播,或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乃经血传播;丁型肝炎只在乙肝病毒存在情况下才造成感染。临床表现有黄疸型与非黄疸型两种类型,分别属于中医学的“黄疸”和“胁痛”范畴。多因脾胃素弱,外受时邪湿热,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多食油腻,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发病。如迁延不愈,湿热逗留,肝脾两伤,气滞血瘀,则可酿成慢性。少数重症肝炎(暴发型肝炎)符合中医学“急黄”范围,其病势急骤,热毒炽盛,每易迅速内陷营血,
2、预后多差,需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时抢救。【诊断】1 .本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2 .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潜伏期:甲型肝炎24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4周6个月,丙型肝炎226周,戊型肝炎29周,丁型肝炎211周),或有进食污染之食物或饮水史,或有近期输血史。3 .急性肝炎之主要症状和体征乏力,纳呆,恶心,腹胀,肝脏肿大,质软或充实,多伴压痛或触痛,少数并有脾肿大。黄疸型肝炎除上述症状外,常先有恶寒发热,持续35天,自行消退,然后尿色加深,巩膜与皮肤先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持续26周后,黄疸消退,进入恢复期。多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
3、。4 .上述之主要症状与体征持续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正常者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病程在1年以上,或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并伴脾肿大或肝掌、蜘蛛痣、面色黝黑、毛细血管等扩张、肝功能明显异常者,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多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5 .反复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多种血清酶学检测,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等;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包括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相应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亦可作肝
4、脏超声波与肝脏活组织检查,有条件者并可进行病毒分离与免疫学检查,藉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6 .极少数重型病例,来势凶险,见高热、出血、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界缩小,烦躁,澹妄,嗜睡,抽搐,或伴尿少、浮肿、腹水,甚至昏迷、肝功能衰竭。【治疗】一、辨证论治湿热蕴结、肝脾不和是本病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疏肝运脾为原则。急性期以湿热蕴蒸为主,在慢性期则以肝脾不和为主。同时还当注意湿和热,肝与脾的主次位置,采取相应加减变化。1.湿热交阻肌肤发黄,黄色鲜明,目黄,胸脱痞闷,腹胀,右胁或有胀痛,恶心甚至呕吐,不思饮食,乏力,小便深黄,或有恶寒,发热,口苦,苔腻,脉濡数。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治法
5、:清利湿热。方药举例:茵陈蒿汤合四苓散加减。茵陈15g,焦桅子IOg,赤茯苓12g,猪苓10g,车前子(包煎)15g,泽泻10g。加减:热重于湿,见心烦、口干、口苦、苔黄、脉数,去赤茯苓、车前子;加黄柏10g,连翘12g,滑石15g,芦根30g。湿重于热,身体困重,胸脱痞满,泛恶,口干不欲饮,或口甜,苔白腻,脉濡,加苍术10g,厚朴5g,法半夏10g。初起有表证,恶寒,发热,加蕾香、佩兰各10g,豆卷12go如寒热往来,或胸胁胀痛,加柴胡10g,黄苓10g,青蒿12go里实,腹满便秘,去赤茯苓、车前子,加大黄(后下)IOgo7 .热毒内陷病势迅猛,黄疸进行性加深,高热,烦躁,澹妄,神昏,或有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病毒性肝炎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