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月经不调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诊断】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2.月经过
2、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3.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一、辨证论治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治疗原则:当以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
3、病的先调经。1.月经先期(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凉血。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方药举例:举元煎合固阴煎加减。党参10g,黄黄10g,当归10g,白术10g,白芍IOg,升麻5g,炙甘草3g,荆芥炭10g,帽牡蛎1530g,五味子56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妇科 月经不调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