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经间期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妇科经间期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经间期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经间期出血凡在两次月经中间时期,即氤氤之时出现少量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或称作排卵期出血。其原因大多为肾阴不足,郁火、湿热、瘀血内扰,氤氯之时,阳气内动,损伤胞脉胞络,以致出血;亦有少量脾肾不足,血失统摄之出血者。【诊断】1.两次月经中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一般13天,甚者27天,呈周期性发作,伴少腹胀痛、腰酸、透明黏液样白带。2 .测量基础体温,大多在其高、低温相交替时出血,基础体温升高则出血停止,有少数基础体温升高后仍出血者。3 .需作妇科检查,了解宫颈情况,有无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或宫颈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着重以出血时间、色质结合基础体温来辨证。一般在月
2、经干净后第35天或7天时,基础体温依旧在低相水平或高低相交替时出现阴道出血,多属肾阴虚证;月经干净后第10天左右,基础体温高相时的阴道出血,多与脾肾之阳不足有关;阴道出血伴见胸闷乳胀,多属郁火;出血伴赤白带下、舌苔厚腻,多属湿热;出血伴少腹疼痛或以一侧为甚,出血色紫暗者,则属瘀血为患。治疗上分清具体原因后,滋肾养血为主,佐以理湿化瘀、清泄郁热。注意此时期特点,补阴不忘阳。选择适当补阳药物;阴虚及阳,阳虚为主者,亦当补阳同时补阴。1.阴虚证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头昏腰酸,夜寐不实,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止血。方药举例:两地汤和二至丸加减。生地黄10g,地骨皮
3、10g,玄参10g,白芍12g,麦冬10g,阿胶(另洋化)10g,女贞子15g,墨早莲15g,怀山药15g,菟丝子10g,荆芥炭6g,当归炭10g。加减:头昏烦躁,口干苦,加钩藤15g,莲子心5g,焦桅子6g。兼湿热证,上方去生地黄、玄参、麦冬,加马鞭草15g,椿根皮15g,意及仁15g,碧玉散(包煎)10g。兼血瘀证,上方去阿胶、荆芥炭,加五灵脂IOg,红花5g,山楂10g。服药后,基础体温上升缓慢者,加鹿角片10g,紫河车IOgo大便偏清者,去生地黄、玄参,加炒白术10g,焦建曲10g。2 .郁火证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红或紫红,或夹小血块。胸闷烦热,眩晕头疼,口渴,两乳胀痛,小便黄赤,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妇科 间期 出血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