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docx
《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病因1 .感染因素包括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病毒、细菌多见。(2)肠道外感染:因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同时感染肠道,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以及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时,可伴有腹泻。2 .非感染因素主要为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1)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定
2、时、食物的质和量不适宜、过早给予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等均可引起腹泻。个别婴儿对牛奶、大豆及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本病好发于夏秋季。气候突然变冷、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喝奶过多,都可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二、临床表现病程在2周内称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称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为慢性腹泻。根据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全身症状等,腹泻可分为轻、中、重度。腹泻程度分级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大便次数(次/日)5881515脱水现象无轻度显著酸中毒无无显著症状不明显可有发热及呕吐现象出现高热、昏迷等1.急性腹泻分为轻型腹泻和中重型腹泻。(1)轻型
3、腹泻:多由饮食不当或肠外因素引起,也可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或溢乳。一般大便少于每日10次。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少,内有白色或黄白色奶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便后恢复安静。一般无脱水和全身中毒症状。(2)中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比较急。不仅胃肠道症状重,且伴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中毒症状。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有时进水即吐,严重者可呕吐出咖啡样液体。大便每日10次,甚至几十次。每次量多,呈黄绿色或蛋花汤样水样便,可伴少量黏液或血液。严重腹泻和呕吐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低钾
4、血症,还可出现发热、烦躁、嗜睡等。3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多与营养不良和急性期未彻底治疗有关。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大便次数和性质不稳定,重症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患儿容易发生腹泻迁延,同时长期腹泻又会加重营养不良,最终产生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多脏器功能。4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三、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合理用药,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调整饮食除呕吐严重者,一般都应鼓励进食补充营养,以促进恢复。但腹泻期间需要调整饮食,根据病情
5、给予易消化和清淡的饮食。2,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一般无须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而抗生素诱发肠炎需要停用原来的抗生素,改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5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没有脱水或轻中度脱水者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预防和纠正脱水,中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竭者需要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6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腹泻患儿常并发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四、护理评估1.现病史有无腹痛、腹部有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有无腹胀及肠鸣音是否亢进等症状;有无发热、前囱凹陷、哭时无泪、少尿、皮肤干燥及弹性差等脱水表现;有无消瘦、慢性营养不良等表现。7 .健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小儿 腹泻 患者 护理 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