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疗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
《医院放疗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放疗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放疗科患者健康教育一、概述【说明作用】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射线在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引起细胞结构的损伤,以至将肿瘤细胞杀灭。放射治疗可分根治性和姑息性治疗。放射的方法有体内照射和体外照射两种。对有些肿瘤如鼻咽癌,早期或较早期喉癌,单纯放射治疗可达到根治目的;对晚期癌症放疗可起到止痛、缓解压迫、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作用。【特殊交代】1.心理护理:注意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和家属说明治疗的性质、时间、疗程、预期疗效和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反应,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完成全程放疗。2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
2、饮食,以增强体质,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牛奶、水果、蔬菜;避免刺激性饮食:如油炸、辛辣、坚硬及过冷、过热饮食。根据中医观点,肿瘤患者应忌食燥火的食品,如雄鸡、狗肉、鹅等,灵芝、冬菇、冬虫草汤。乳腺癌患者可食芦笋;血细胞低的患者可给予花生衣、红枣煲汤等。3 .放疗前应做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0X109/L,不宜做放疗,应给予治疗,血细胞上升后才进行放疗。4.注意口腔卫生,放疗前拔除照射野内的患牙,以防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如患者有伤口及全身或局部感染须先控制感染,待伤口愈合后方可进行放疗。5,放疗反应的护理。射线对细胞有杀伤作用,因此人体对射线
3、有不同的反应:(1)全身反应。由于肿瘤组织崩解,毒素被吸收,在照射数小时或12d后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表现为虚弱、乏力、头痛、头晕、厌食,个别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反应程度与照射部位、照射视野大小和每周的照射剂量有关。腹部照射和大面积照射时,护理上应注意照射前不宜进食,以免形成条件反应性厌食,照射后卧床休息30min0反应轻者无需处理,重者可给予镇静剂、止吐剂、口服维生素、注意饮食调节,必要时缩小照射野和剂量,严重者停止照射。在整个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2)皮肤反应。由于射线必须穿透皮肤各层,才能达到组织中的瘤体,因此皮肤细胞受照射的影响产生差别悬殊的皮肤反应。反应程度与皮肤对
4、射线的耐受量,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积和部位有关。临床上主要是大面积照射或照射皮肤的皱褶及潮湿处可出现一定程度的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分为三度:红斑,有烧灼和刺痒感,继续照射时皮肤由鲜红转为暗红,以后脱屑称干反应。高度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湿反应。溃疡形成坏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损伤,难以愈合,临床中不允许出现此种反应。(3)放射后数日或更长时间,照射部位可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淋巴引流障碍、水肿及深褐色斑点及色素沉着称后期反应。照射野皮肤的护理:内衣宜柔软、宽大、吸湿性强。头颈部照射时应穿无领衬衣,以免领子摩擦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保持乳房下、腋窝、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干燥
5、,防止干反应发展为湿反应。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拈洗,注意勿把治疗标记拭去,忌用肥皂,不可涂酒精、红汞、油膏等刺激性药物和贴氧化锌胶布(含重金属,可产生二级射线,加重皮肤损伤),同时避免冷、热刺激。头面部照射时,防止日光照射,外出时可佩戴墨镜和太阳帽(伞)。勿用电剃须刀,避免皮肤损伤造成感染。皮肤脱屑者切忌撕剥。发生于反应可许石蜡油、碘甘油等;湿反应可涂以龙胆紫或氢化可的松后暴露创面;如有水泡形成,涂硼酸软膏包扎2d,待渗液吸收后再行暴露疗法。(4)黏膜反应。口腔黏膜照射IOCl左右可出现水肿,光泽消失,唾液变稠并相对增加;照射15d左右出现水肿,呈红色、疼痛、唾液减少、口干;照射20
6、d左右出现假膜,味觉消失,3周左右恢复正常。因此在放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及睡前用朵贝氏液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最好选用氟制牙膏,出现假膜时改用15%双氧水含漱,口干时用1%甘草水含漱或含嚼生甘草,吃少量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饮食以少渣为主,剧烈疼痛或咀嚼、吞咽不便者可于餐前30min用1%丁卡因口含,并暂停放疗,给予支持抬疗。(5)造血系统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常见反应。放疗期间每周固定复查血常规,如白细胞降到3.5109L,血小板降至80X109/L以下应暂停放疗,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利血生或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CSF),输血小板,输新鲜血。如白细胞下降到IXl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放疗 患者 健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