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疝患者的诊疗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疝患者的诊疗护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常见疝患者的诊疗护理一、股疝疝囊经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股疝(femoralhernia)o其发病率占腹外疝的3%5%,常见于40岁以上经产妇。(一)病因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女性骨盆较宽、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使股管上口较宽大松弛而易发病。(二)解剖概要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有上下两个口,长11.5cmo上口称股环,直径约L5cm,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为卵圆窝,是股部深筋膜(阔筋膜)上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入股静脉。(三)病理生
2、理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对着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坠的腹内脏器推向下方,经股环向股管突出形成股疝。多见于右侧。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或小肠。由于股管几乎垂直向下,疝内容物进入股管,出卵圆窝后转向前,形成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多为坚韧的韧带,故易发生嵌顿,并可迅速发展为绞窄疝。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四)临床表现疝块往往不大,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出现一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与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有关。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久站或咳嗽时感胀痛。若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掩盖股疝局部症状。(五)治疗原则股疝一旦确诊,
3、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应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MCVay修补法。也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法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二、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称切口疝(incisionalhemia)o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约占腹外疝的第三位。腹部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者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K以下;切口发生感染者,发病率达10%;若切口裂开,发病率甚至高达30%。(一)病因1.解剖因素腹部切口疝多见于腹部纵行经腹直肌切口区。因为除腹直肌外,腹壁各肌层及筋膜、鞘膜等组织的纤维大体上都是横行的,纵向切口必然切断这些纤维,缝线也易滑脱,而已缝合的组织又经常受到横向牵引力而易发生切口裂开。此外,肋间神
4、经被切断,腹直肌强度降低也是切口疝形成的原因之2 .手术因素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切口疝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切口感染造成腹壁组织破坏,由此引起的腹部切口疝占50%左右。其他如留置引流管过久,切口过长以致切断肋间神经过多,腹壁切口缝合不严密,张力过大等。3 .腹内压增高术后腹胀、咳嗽、恶心、便秘等可致腹内压骤增,使切口内层断裂。此外,创口愈合不良也可导致切口疝。4 .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内血肿形成、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或使用皮质激素等。(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肿块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
5、、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切口疝多无完整疝囊,疝内容物易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切口疝疝环一般较宽大,故很少发生嵌顿。(三)治疗原则手术修补。较小的切口疝应切除切口瘢痕,回纳疝内容物,无张力条件下拉拢疝环边缘,逐层缝合健康的腹壁组织;对较大的切口疝,在无张力前提下拉拢健康组织有困难时,可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或自体筋膜组织进行修补。三、脐疝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称脐疝(umbilicalhernia)o分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类,以小儿脐疝多见。(一)病因、病理生理1.小儿脐疝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当腹内压增高如经常啼哭和便秘时发生。2.成人脐疝为后天性,较少见,多数为中年经产妇,在妊娠、肥胖、腹水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发生。(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脐部可复性肿块,多于腹压增加(婴儿啼哭或成人站立、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或平卧后则消失。(三)治疗原则除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小儿脐疝在2岁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回纳疝块后,用一大于脐环、外包纱布的硬币或小木片压住脐环,再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以防疝块突出,促进愈合;2岁后若脐环直径仍L5cm,则可手术治疗。成人脐疝易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