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发展基础3第二节面临形势5第二章总体要求6第一节指导思想6第二节基本原则7第三节主要目标8第三章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9第一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9第二节协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运行11第三节推广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使用11第四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12第五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科技信息化建设13第四章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14第一节提升普法工作质效14第二节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16第三节创新升级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18第四节优化律师法律服务19第五节拓展公证服务业务领域20第六节推进司法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20第七节提升仲
2、裁服务能力21第五章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22第一节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建设22第二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区域协调发展23第三节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领域24第六章健全实施保障26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26第二节加强统筹协调26第三节加强基础保障27第四节加强考评监管2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3、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法律服务业稳步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从有到好的明显转变。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实体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热线咨询数量快速增长,网络平台服务稳步提升。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仲裁、司法鉴定、行政复议、行
4、政许可等资源,优化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商事调解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法律援助中心“1+5”功能模式,设置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和“普法”“法治大讲堂”“智慧公证”等一批微端办事、网络直播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70个,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与“12345”心连心平台联动运行,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2020年全市“12348”热线解答群众咨询5741人次。法律服务行业健康
5、有序发展。律师行业发展迅速,公证机构活力增强,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仲裁改革发展有序推进,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功能得到新凸显,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机构108家,法律服务人员952人,办理案件9.6万余件,人民调解委员会1762个,人民调解员13092人,调解案件9101件,调解成功率98.95%o公共法律服务质效稳步提升。深入开展“法律七进”,2020年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750余场(次),建有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等固定法治宣传阵地54个,开通“法治号”公交61辆,试点建设法治小区5个,创办新市民法治
6、学校、新农村法治夜校1980个,印制峨眉山法治漫画、夹江法治年画、井研法治农民画“法治三画”普法画册2万余册,推出精品“法治公开课”52期,举办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周活动,全市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608人。创新开展“法惠民生十大行动”,持续开展“彝家法治新寨”助推乡村振兴活动,有效推广“德古调解法:“普法”“法治大讲堂”“远程公证”“夹江法律超市”“周末学典”和“鸽鸽讲堂”等普法优秀品牌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5个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司法所”等荣誉。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存在短
7、板和不足。公共法律服务基础保障有待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虽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但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尚未配套,部门共同参与机制不够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资源配置不均衡,供给能力不足,60%以上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民族地区人员、基础设施等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和涉外法律专业人才匮乏,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质量仍待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智能产品开发能力较弱,服务精准性、主动性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法律服务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公共 法律服务 体系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