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路途遥远的茅坪挑粮食上山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这样的情感。由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学生们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L有关“红军”会师等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扁担
2、的图片;朱德的画像。2.生字词卡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朱德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 .出示扁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机板书课文题目的一部分扁担。2 .学生认读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扁担”的“担”要读轻声;而在“一担粮食、挑担”中“担”读ddn。3 .引导学生交流扁担的用途,教师相机简单介绍:扁担是指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4 .引导学生质疑:这是谁的扁担?教师补全课文题目一一“朱德的,相机指导学生认识“朱”“德”两个字。“朱”字和“未”字很像,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朱”是独体字,在文中表示姓,通常多用于表示红
3、色。“德”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组成,中间的一横不要丢掉。指导学生朗读题目。5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题目中有四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其中有两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利用图片,出示题目,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做上记号。2 .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说读书时遇到的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2)课件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在读词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毛泽东朱德“泽”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择一泽。
4、可出示两位革命领袖的照片,读名字加深印象,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身份。同志队伍敌人打仗“志”和“土”进行比较,“土”本义指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志”表示内心目标,所以加个“心字底”。“伍”“敌”“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同时依托语境理解这组词语的意思。山高路陡认读词语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是否见过或走过陡峭的山路,相机出示词语“陡坡、陡立”,加深对“陡”字的理解。学习多音字“难”,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nan:难过、为难。nan:难民、难友、灾难。扁担会师红军战士心疼不料敬爱指生领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朱、志
5、、师、战、士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仗、疼、敬、争”都是后鼻音;“扁、担、难、战”都是前鼻音。开火车读。集体读。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引导学生围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来总结。4 .小组交流汇报:朱德和大家一块儿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5 .引导学生质疑。(1) “会师”是什么意思?(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再藏了?(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
6、,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做法。把学生质疑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问题切入,学习课文1 .学习第1自然段。(1)指导学生朗读,相机讲解“会师”,并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地势险要。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会师”在这里指的就是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在一起,壮大了革命的队伍。及时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2)引导学生思考: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中可以明白什么?(3)引导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敌人和红军离得很近。敌人就在旁边,红
7、军行动很危险。(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2 .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第2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分别讲了什么。(2)引导学生交流。第一句:写红军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第二句:写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要到山下挑粮食。第三句:写去山下挑粮很困难。第四句:写大家都争着去挑粮。(3)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去山下挑粮很困难?(4)学生交流明确: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相机板书: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5)指导学生再读“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挑粮的艰辛:我们在平地上走五六十里路,白天出发,回来时天几乎黑了。何况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德的扁担 扁担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