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病诊治主要内容.docx
《子宫肌腺病诊治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肌腺病诊治主要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子宫肌腺病诊治主要内容一.子宫腺肌病定义:子宫肌腺症是子宫良性病变,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到子宫肌层,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若病灶内部出现直径大于5mm囊腔,称为子宫囊性腺肌病。可有两种形式:弥漫型异位内膜组织弥散地分布在肌层内,即腺肌症;还有一种为局灶型,即腺肌瘤。二、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是子宫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所以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发病率数字,经阴道超声和MRI是较准确的诊断手段。2012年J-Naftalin等做了一项关于子宫肌腺病发病率的研究统计:子宫肌腺病发病率约为20.9%(206of985)o三、病因:发病原因尚未明确1.可能与子宫内膜
2、基底层损伤有关,当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基底层内膜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妊娠、流产、刮宫及分娩可能是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的主要原因。2、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junctionalzone)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基底层防御功能减退可能参与发病。3、其他因素包括血管淋巴管播散、上皮化生、雌激素、孕激素也参与了发病过程。四、临床症状1.痛经(50%以上)2、月经异常(40-50%)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3、不孕4、子宫增大无症状(35%)合并其他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腺癌。五.诊断可通过临床表现,超声(TAS),(TVS)、MRIs血清CA125水平以
3、及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特征:1.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大,或前后壁不对称性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明显;2、病变部位为等回声或强回声,可有较小的肌层囊性回声(l-6mm);3、内膜线前移;4、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腺症价值的研究,其敏感性在80%左右,而特异性约为70-80%MRI诊断特征:1、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子宫体部明显增大,呈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轮廓光滑,病变与正常肌层不能区分。T2加权像可有高信号强度的病灶。2、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子宫体部不对称性增大,病变与肌层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病灶边界模糊,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变宽,大于12mmMRI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的敏感
4、性约为70-80%,其特异性则在85-90%左右。六.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1.期待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无生育要求的患者2、根治手术适用于年龄大,病变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宫全切或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3、保守疗法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有保留子宫意愿的患者。方式有子宫内膜去除术、病灶切除术或子宫楔形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药物治疗等。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月经量增多,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可治疗月经过多,多适用于腺肌症浸润深度小于2.5mm,采用如激光消融、微波、热球消融等方式,常见并发症有宫腔粘连、疼痛加剧,或治疗失
5、败等。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或保留子宫的患者。有开腹及腹腔镜下两种途径,复发率大约在45%,合并不孕的患者术后需加用GnRH-a治疗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腹腔下病灶切除术及子宫成形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病灶局部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在腺肌瘤周围做切口,剔除病灶,保留正常浆肌层,再行成形术。可缓解痛经及月经过多。Takeuchi等报道1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2例受孕成功,1例经阴道分娩。子宫动脉栓赛适用于痛经明显的患者。机理:栓塞后异位内膜缺血坏死,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降低,坏死的异位内膜因缺乏基底膜的血液供应呈不可逆性,而正常肌层通过侧支循环建立而逐渐恢复。对于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 肌腺病 诊治 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