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主义解读.docx
《【讲义文稿】“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主义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主义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义义稿】“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主义解读一、引言: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的1民本思想,一般将其归属于儒家及儒家经学的思想传统之中。实际上,道家的传统思想亦有非常丰富的民本思想。仅以老子五千言为例。笔者认为,王弼本老子第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命题,似乎可以从民本哲学的角度加以诠释。本文尝试借用“由字通词,由词通义和一字之义,当贯整体”的经典解释学中“局部与整体之循环1的方法,(1)参见吴根友:从经学解释学到经典解释学戴震的经学解释学及其当代的活化,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6期。通盘考察老子五千言中所出现的“心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以及在整个文本中所整体呈现出的意思,然后通过
2、“大其心(2乂清)戴震:G春秋究遗序,戴震全书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381页。,以体古贤圣之心志与天地之心协,而为斯民道义之心”(3乂清戴震:三经解钩沈序,戴震全书第6册,第377页。的哲学解释学方法,超越具体语言学词汇的限制,考察老子政治哲学的幽皴之旨。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一句,既有版本的不同,亦有解释路径的差异。依帛书老子乙本,“无常心”写作恒无心,高明希书老子校注认为,吊书老子乙本的意思是对的,并引河上公对此句的注文“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推论河注本老子原文当为“圣人恒无心”。高明认为,自宋人李荣老子注,到明代焦访老子注,再到近人蒋锡昌的
3、老子注,凡从“无常心”的角度解释,都误解了老子的本意。他认为“圣人恒无心11的意思是指人主不师心自用,亦无主观模式或人为规范。客观体察百姓之需求和心意,因势利导,即所谓以百姓之心为心也(4)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笫58-59页。不过,高明的说法未必完全可信,王弼老子注从圣人无常心.而非“恒无心”的角度,得出了与高明大致相同的看法。王弼在第49章“圣人皆孩之一句的注文中,借易传之辞来解簪老子“任自然”的思想,将“圣人无常心”解春成不用.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王弼认为,统治者若“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乂避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这样就会
4、导致天下大伪,因此“圣人无常心即是圣人“心无所主也(5)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9-130页。由此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句在版本方面虽有,恒无心与无常心”的细微差异,但并不会必然导致哲学解释方面的根本差异。从解释的效果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在恒无心与无常心之间做出太多的区分。故本文暂不取恒无心的说法,而继坡使用王弼本无常心的说法。就现代中国哲学史的解读路径来看,研究者往往从自己的思想前见出发,将此句中的“百姓心解读为民意二故将圣人“以百姓心为心一句解释成圣人无私心而顺从民意,比较代表性的注解者有徐梵澄、陈鼓应、李存山、釜平等人。徐先生据帛书老子(
5、乙本),认为圣人无常心当为圣人恒无心,此无心”非无心于治国,而是.无为;以百姓心为心”,即是“大公而无私心者也。则百姓而治百姓者也。则百姓之自治也”(6)徐梵溃:老子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70页。陈鼓应根据各种版本的考订,也认为“无常心当为常无心.,并将“无心解释成无私心,不过,在译文中,陈先生将百姓心”译作需求”,说圣人,破除自我中心去体认百姓的需求,而敞开彼此隔阂的通路”(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235-236页。,对于“百姓心的解释颇有启发意义。李存山将此句直接译为“圣人总是没有私心,他是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8)李存山注译:老子,郑州:中
6、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5页。董平认为,圣人无常心即是无私意而有公心,百姓心即是天下人之心:圣人以百姓心为心”,即是无私心、无私意、无私利、无私欲,因而是“清静”;因此,“在公而无私的意义上,便可以与儒家的基本主张相通贯”(9)董平:老子研读,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202页。王中江在解读老子时,提出了类似贵平的说法,认为“百姓心即是人民的心声、心愿,统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在于合乎民心民意,匡钊在先秦道家的心论与心术一书中亦认为,圣人“常无心”或无常心,“是指圣人不会陷入主观臆断或私欲,以百姓心为心表明圣人不固执于己见私欲。但是“百姓心”也不是百姓的“欲望或知识,而是未加矫饰的自然
7、工(参见王中江解读:老子,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第194-195页;匡钊:先秦道家的心论与心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29页。)由于本文并不是对“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观念做学术史的考察,故老学史上众多注家对于此句话是如何解券的,并不是本文要处理的问题。本文的主要任务是以王野本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依据,不取吊书老子乙本“恒无心”的说法,结合王弼本老子中其它篇章涉及心的文字,以及其它有关尊重民命、民生、民意的文字,尝试揭示此句话所包含的民本主义思想意味。同时,对于老子虽未明确阐述,但从其81章文本中可以解析出来的“百姓心与“众人之心”的差异,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义文稿 讲义 文稿 圣人 无常 百姓 民本主义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