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ppt
《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应用.ppt(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主要内容: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概念 二、培养基的类型 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四、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概念 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缺陷的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菌株。培养基的类型 按其营养成分分类 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三种培养基的定义 凡是能满足野生菌株正常生长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MM)。在这里我们称其变异前的菌株称为野生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
2、及含氮碱基之类的天然有机物质,如蛋白质、酵母膏等,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繁殖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CM)。三种培养基的定义 在基本培养基中只是有针对性的加入某一种或某几种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SM)。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的一般方法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过程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菌株、检出缺陷型和确定生长谱四个环节。诱变剂处理诱变剂处理 诱变剂处理时与其它诱变处理基本相同。在诱变处理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很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采用抗菌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
3、菌株,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淘汰野生菌的方法 抗生素法抗生素法是利用野生型菌株能在MM中生长,而缺陷型不能生长,于是将诱变处理液在MM中培养短时让野生型生长,处于活化阶段,而缺陷型无法生长,仍处于“休眠状态”,这时,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结果活化状态的野生型就被杀死,保存了缺陷型。在选择抗生素时,细菌可以用青霉素,酵母可用制霉菌素。淘汰野生菌的方法 菌丝过滤法菌丝过滤法只适用于丝状真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则不能。因此将诱变处理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过滤。如此重复数次后,就可以除去大部分野生型菌株,同样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缺陷 突变体 筛选 及其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