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
《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管理规范一、患者身份识别的主要工具主要有腕带、照片、身份识别卡、新工具和技术等四种。二、患者身份识别工具的管理1 建议对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应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包括识别工具的使用成本、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患者的接受度等;2 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相关培训;3 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对身份识别工具和技术相关健康教育;4 在使用身份识别工具时,应注意保护信息及隐私,维护患者权益;5 建议对身份识别工具进行质量控制,例如审查条形码扫描的比例、正确佩戴腕带患者的数量和百分比等。三、腕带使用的最佳指征1.佩戴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部分门诊患者(如日间病房、接受侵入性治疗等患者)
2、、满足条件的急诊患者(如决定入院、昏迷、安置于急诊复苏区等患者),在住院和留观期间均需至少佩戴1个腕带,部分患者(如婴幼儿等)需佩戴2个腕带。若需佩戴腕带患者因过敏、四肢肿胀等原因无法佩戴,则应积极采用替代方法(如近期照片等)识别患者身份,并将无法佩戴腕带的原因记录于医疗记录中。2 .腕带信息一般包含患者全名、出生日期和病案号(或身份证号);特殊情况,若患者有精神问题,在以上信息基础上可添加病房名称,若为新生儿,腕带信息需包含母亲或新生儿姓名、新生儿出生日期、新生儿病案号,若为身份不明患者,腕带信息可包含患者的身份状态(未知)、性别、病案号/门急诊号等。3 .佩戴位置腕带佩戴于患者的优势手腕,
3、若无法使用手腕(如手臂肿胀或受伤时),可佩戴于足踝。对于婴幼儿,腕带应佩戴于2个手腕,若不能同时使用2个手腕,应佩戴于1个优势手腕和1个足踝上,腕带佩戴位置应在记录中说明。腕带佩戴应舒适,以不能取下为宜。4 .材质颜色及尺寸腕带宜防水;尺寸选择性大,以满足不同患者(如新生儿、肥胖患者等)的佩戴需求;颜色相对单一,不宜使用彩色腕带警示临床风险,若需使用宜仅使用红色腕带警示过敏、跌倒等风险。5 .腕带更换患者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或获得患者身份信息后,需及时更新患者腕带信息。当腕带被移除、更改、损坏或信息难以辨认时,医务人员在重新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立即更换。四、照片在身份识别中的作用1 照片具有预防身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患者 身份 识别 工具 管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