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最佳证据总结.docx
《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最佳证据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最佳证据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最佳证据总结人工气道是指经口/鼻或气管切开部位的气管内插入导管,建立通畅的气体交换通道,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纠正机体缺氧的状态。人工气道的建立破环了气道原有的解剖结构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气道的防御功能,在临床实践中,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质量不佳会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重患者原有的病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气道的管理一直是重症监护病房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一、气道评估.1、应定期/每天评估患者气管切开处皮肤及敷料清洁情况,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清洁。如果该区域出现红色、触痛、肿胀、发炎、气味、皮温高、造口周围可见黄绿色分泌
2、物或患者出现发热,则应通知临床医生。如果有明显的感染迹象,建议提供培养/敏感性标本。2、水泡音是需要吸痰的一个特定指标,建议每2h评估1次,但不推荐采用肺部呼吸音评估法判断是否需要吸痰。二、气道吸引时机1、床旁听到呼吸道痰鸣音或听诊气道内有明显的大水泡音。2、呼吸机使用中,容量控制的吸气峰压增高或压力控制潮气量降低。3、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氧分压下降。4、出现频繁呛咳或呼吸窘迫综合征。三、气囊管理1、每日气管导管护理包括监测和维持气囊压力,理想情况下为2030cmH20(lcmH20=0.098kPa),以避免充气不足或充气过量。2、每个护理班次在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后应至少监测和记录气囊压力1次。
3、3、无需机械通气且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的患者,可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或将气囊完全放气。4、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5、无自动充气泵设备时,应进行手动监测且间隔68h次,并清除气囊管内积液,测量时应高于标准值2crnH2O.6、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应采用聚氨酯材料的圆锥形气囊导管,可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o7、当患者自主呼吸较弱、气道压较低、体位改变后、吸痰时,应重新测量气囊压压力。8、气囊漏气试验阳性判断标准:比较气囊充气时和放气后的呼气量,呼气量差值与气囊充气时呼气量的比值W15%,或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mLo四、气道湿化1、为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应定期评估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人 危重 患者 管理 最佳 证据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