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核酸混样检测规范的比较.docx
《新冠核酸混样检测规范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核酸混样检测规范的比较.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冠核酸混样检测规范的比较5合1混样2020年7月发布了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一)适用对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技术(以下简称稀释混样)仅适用于大人群样本的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结果不作为最终确诊依据。在人群总体阳性率较低(低于0.1%)时更为适宜。以下人群不建议采用稀释混样检测:(1)重点区域人群(近期有疫情发生的小区含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和近期离省外出人群)、其他不适合稀释混样检测的人群;(2)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二)实验室条件1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具备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
2、及以上实验室。2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具备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3 .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称为第三方实验室)应当符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要求。(三)操作流程L咽拭子采样方法。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采样者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l-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2,样本混合。将采集的数个样本(原则上不超过5个)各取20OUI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待检
3、样本。该技术指引重点强调了适用条件和实验室条件,混样数量不超过5个。二、10合1混样2020年8月发布了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一)样本采集耗材规格(1)病毒采集管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管体透明,可视度好。试管外径(14.80.2)mm(100.50.4)mm,管帽外径(1580.15)Him,高度(12.50.5)mmo容量企业定标IOml,内含6ml胭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2)采集拭子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折断点
4、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从样本采集耗材规格、采集地点要求、采集流程、标本送检、实验室接收、标本检测与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处理、检测后样本处理、技术人员基本要求、生物安全防护等十个方面详细规定了相关的技术细节。三、20合1混样2022年1月发布了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一)样本采集耗材规格(1)病毒采集管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管体透明,可视度好。采集管高度(12.50.5)cm,容量企业定标20-30mL,内含llT2mL服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
5、流动性,方便取样。(2)采集拭子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二)采集地点要求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集中采集地点。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1)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2)采集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务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酸 检测 规范 比较
